上觀新聞

“人民幣首次取代美元,成爲俄交易量最大外幣”“中國與巴西本幣協議實現了一個飛躍”,這個春天,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傳出好消息。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4日報道,在俄羅斯被西方制裁一年後,人民幣已取代美元成爲俄羅斯交易量最大的外幣。

彭博社指出,莫斯科交易所每日交易報告彙編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2月份的交易量首次超過美元,兩者差額在3月份變得更爲明顯。報道稱,在俄烏衝突前,人民幣在俄羅斯市場的交易量可以忽略不計。

報道稱,俄羅斯財政部去年底重組了國家財富基金的資產配置,將不會投資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而人民幣在該基金中的份額上限達到60%。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論據與事實》週報採訪時表示,俄中兩國之間半數以上的結算使用本幣。該採訪內容於4日在俄外交部網站上發佈。

拉夫羅夫表示:“重要的是,我們之間半數以上的結算是用本國貨幣進行的,合作不僅限於貿易,涵蓋的範圍極廣——從能源、工業到農業、航天。我們與中國在貿易和經濟領域形成了積極的相互依賴關係,我們的工作取得這樣的成果,無法不令人滿意。”

與此同時,在南美洲的巴西,“去美元化”反映出美元結算正“出現裂縫”。

▲資料圖片:中國工商銀行(阿根廷)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1月8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儀式,正式啓動人民幣清算行服務。(新華社)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3日報道,中國正在利用其貿易優勢,推動與主要商業夥伴使用人民幣,從而增強人民幣實力,以挑戰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正如最近與南美洲最大國家巴西的進展所凸顯的那樣。

推動在貿易和投資領域使用人民幣結算,而不是以美元爲中介,這是北京着手減少對美元資產的敞口和防止中國在金融上被華盛頓扼殺的衆多方式之一。

據報道,中國與巴西達成的協議實現了一個飛躍,分析人士預計,在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的海外投資、與中東國家的能源貿易以及數字貨幣跨境支付中,將更多地使用人民幣。

中金公司的黃亞東和張文朗在週一發佈的報告中說,短期內,這種去美元化反映了地緣政治背景下美元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出現裂縫。

兩位分析人士說,這顯示了一個長期趨勢,即美元的國際地位最終將與美國經濟地位保持一致。

近年來,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結算和投資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還一直在爲與中東國家的雙邊原油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遊說。北京還熱衷於推動與東盟成員國開展更多本幣貿易和金融交易。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也在這個節點撰文稱,隨着銀行業危機蔓延,中國的鄰國正在關注人民幣。

英國伊諾多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戴安娜·喬伊利瓦的這篇文章指出,最近美國銀行業的動盪使人們懷疑美國是否有能力維持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領導地位。

這對亞洲銀行市場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長期影響可能會很顯著。因爲正是在亞洲,美國的全球金融霸權正受到中國最激烈的爭奪。

文章認爲,從根本上說,北京正試圖創造一個永久和可持續的循環,讓人民幣從中國流入全球經濟,然後再回流。北京正試圖通過大力發展貿易來增加資金外流。同時,資金流入的主要渠道是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

美國監管機構未能發現硅谷銀行迫在眉睫的問題,這隻會增加美國主導的金融秩序的替代方案對一些亞洲決策者的吸引力。在一個依賴全球美元流入並因此容易受到美國貨幣政策突然波動影響的地區,對華盛頓經濟管理的失望情緒一直在增加。

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一些經濟學家認爲新冠疫情期間貨幣管理不善,以及最近美聯儲在錯誤判斷通貨膨脹的嚴重性後倉促加息,這些都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經濟聲譽。

亞洲國家創造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儲蓄流。如果中國能夠將它們吸引到自己的金融勢力範圍中,它將會有更大的力量來反擊美國主導的金融秩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