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央企重组又有新案例。

4月3日晚间,央企华录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易华录(300212.SZ)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这是今年以来第一例央企重组案例。中国电科规模较大,目前拥有17家上市公司,去年完成了对另一家央企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普天”)吸并重组,成为中国通信领域的巨无霸。

华录集团是数字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整合进中国电科后,数字巨无霸也将因此诞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几年来,央企重组步伐加快,专业化重组的案例较为多见。本次重组完成后,央企数量为97家。

两大央企专业化整合重组

国企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央企并购重组将再下一城。

根据公告,易华录实际控制人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科进行重组,华录集团拟整体并入中国电科。

华录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及系统集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前身是199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注册地大连,注册资本18.36亿元。公司产业与创新布局主要分布在大连、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建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和国际国内营销网络。

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历史变迁,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类科研院所及26户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电科。

根据官网披露,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7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持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17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计超过6000亿元,其中海康威视一家的市值就超过4200亿元。重组完成后,中国电科将拥有1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7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中国电科完成了对中国普天的吸并重组。当时,中国电科旗下有13家上市公司,中国普天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重组之后,中国电科成为国内网信巨无霸。

在市场看来,华录集团主要从事数字经济业务,本次重组后,依托中国电科的产业整合、赋能等,中国电科将打造一家数字巨无霸。

尽管华录集团与中国电科的重组正在筹划中,但市场认为,这两大央企之间的重组顺利没悬念。

近年来,央企改革联合重组动作频频,且形式多样,基本上是遵循一企一策。中国宝武先后重组了包括马钢等多家钢企,去年12月,又推进重组中钢事项。“南北车”、“南北船”的重组,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两化”重组、鞍钢本钢重组等,都表明央企重组高效推进。

央企改革重组,不光做减法外,也做加法。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中央企业相继设立,表明央企重组是顺应市场需求,朝着专业化方向推进。

易华录或享受改革红利

重组之后,易华录有望享受改革重组的红利。

易华录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20.20亿元、-1.67亿元,同比下降21.91%、129.7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3.14亿元、-0.13亿元,同比下降17.82%、18.63%。

根据业绩预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052 万元—1578 万元,同比为扭亏为盈。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45亿元—1.40亿元,较上年减亏1.20亿元左右。2022年的净利润扭亏,靠的是处置股权产生的损益。

尽管经营业绩承压,但从去年10月以来,易华录在二级市场上表现出色,成为一只牛股。

K线图显示,去年10月11日,易华录的股价曾下探至11.91元/股,今年4月4日,股价盘中达47.50元/股,累计涨幅达298.82%。其中,今年以来,其累计涨幅为127.83%。

易华录股价大涨,主要源于信创概念、AI概念等。当然,易华录自身的产业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易华录目前已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商,在全国已落地30多个数据湖项目公司,这些数据湖是与地方政府打造的围绕数据要素的合作平台。数据湖落位高度契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已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贵州、宁夏等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湖。

此外,易华录在目前最有效的数据长期归档存储方式——蓝光存储上也颇有建树。华录集团2016年实现300G光盘量产,2020年500G小规模量产,1TB产品增加多值化处理技术,正在全新IC开发,可满足海量数据的大规模存储空间需求,并为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海量数据要素。

今年3月,易华录曾公开表示,公司依托全球领先的500GB蓝光核心技术,打造光磁电超级智能存储解决方案,可助力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软硬件迭代大幅降低数据存储的总耗电量。

1PB数据采用蓝光介质存储相比于磁存储,年节省用电20498度,节电比例94.74%,年节省碳排放12.38吨。

在市场人士看来,易华录有望分享央企改革红利。

近年来,中国电科的动作也不少。中国电科旗下上市公司电科数字,获注优质资产柏飞电子,推出股权激励。太极股份收购国产数据库领军企业北京人大金仓及普华软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