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日,紅塔證券(601236.SH)發佈了2022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6 億元,同比減少 87.5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0.39 億元,同比減少 97.56%。

其中,公司自營投資業務實現收入-263.22 萬元,同比減少 100.14%;財富管理業務實現收入70596.40 萬元,同比減少 85.21%;機構服務業務實現收入 34242.76 萬元,同比減少 6.95%。

報告指出,公司自營業務持有的金融資產受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導致公司淨利潤髮生較大變化。

業績滑坡

受美聯儲加息、俄烏衝突等因素擾動,2022 年資本市場經歷了較大波動。去年紅塔證券營業收入爲 8.36 億元,同比減少 58.98 億元,降幅 87.58%。

公司年報分析指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開展的基差交易、倉單服務、合作套保等業務規模下降,導致其他業務收入同比減少 36.17 億元,降幅 92.05%。

扣除公司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此項銷售收入影響數後,公司營業收入爲 5.24 億元,同比減少 22.80 億元,降幅 81.32%,系報告期公司證券投資已實現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爲-22.08 億元,以及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減少 1.44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2年的利息淨收入爲8717萬元,同比增加313.89%;其他收益爲1263萬元,增長419.77%,原因爲公司收到的與日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政府補助增加。

爲何公司的主營業務下滑明顯,補貼卻在增加?公司是否存在“不務正業”的現狀?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向公司發送電子採訪函,紅塔證券第一時間回覆稱,公司2022年收到的與日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政府補助增加,主要是子公司收到的發展專項資金和扶持資金等,這些補助一方面與當地政府部門當年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緊密相關,另一方面也與子公司上年實現的績效以及稅收貢獻有關,而與2022年營業利潤不直接掛鉤。

同時,公司2022年利息淨收入同比增加。一方面因爲公司融資結構變化,利息支出減少,另一方面本年度公司其他債權投資業務規模增加,相應的利息收入增加,綜合導致利息淨收入增加。

紅塔證券方面坦言,一直以來,公司非常重視自身主營業務發展,聚焦核心業務作爲戰略落腳點,致力於將公司打造成爲一家融入國家產業和經濟發展大局,輕重並舉、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券商。

自營虧損

2022 年,受國際局勢動盪等多因素影響,證券市場跌宕起伏,報告期公司融資受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去年公司自營投資業務實現收入-263.22 萬元,同比減少 100.14%。

公司的自營投資出現虧損,其具體的原因是什麼?公司的自營投資包括哪些?股票投資的依據和方法是什麼?未來如何規避市場急速下跌導致的自營投資風險?

對此,紅塔證券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與之前年度相比,2022年權益市場與債券市場表現較差,對公司自營投資業務帶來了相應的衝擊。

公司指出,隨着我國金融改革持續深化、金融市場不斷開放、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投資業務對資本市場的動態變化的跟蹤有着更高的要求,公司權益投資將緊跟資本市場變化,不斷動態修正投資偏差,逐步朝着非方向化投資轉型,進一步降低市場波動對投資收益的影響。

據介紹,公司自營投資業務主要包括股票自營投資業務、固定收益類自營投資、創新與衍生品投資、新三板做市投資、股權直投與另類投資。

截至2022年報期末,公司金融衍生品和創新產品投資規模約 28.14 億元,實現收益約 3.21 億元。

此外,去年公司全資子公司紅正均方累計完成 1 個項目投資,累計完成 1 個項目退出。截至2022年報期末,共有 11 個存續項目,存續項目合計投資規模約 11.6 億元,期末公允價值約爲 14.4 億元。紅正均方圍繞着公司制定的重點投資方向,聚焦雙碳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醫學美容、硬科技、智能製造、半導體、新材料、醫療健康、菸草產業鏈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特色券商

近年來,證券行業頭部集中趨勢明顯,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驅動下,券商紛紛轉型財富管理,對於中小券商而言,“小而精”的特色券商將是一條必由之路。

紅塔證券年報指出,公司將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爲中心,多位一體完善與提升管理架構、運行機制和業務佈局;穩固“重資本業務”傳統優勢,重點佈局以客戶爲中心的資本中介和機構交易業務,以“重資本業務”帶動“輕資本業務”,進一步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深入佈局財富管理業務體系;通過融入菸草行業發展、聚焦核心行業及產品、尋找外延式擴張機會等舉措,彌補業務短板,創造業務機會,打造公司在細分領域的影響力。

近期,券商股權轉讓升溫,公司的外延式擴張是否會選擇行業內的併購或是其他方式?

對此,紅塔證券直言,公司基於自身實際和證券行業發展規律,通過強化“強協同”“優服務”兩個顯著的經營特色,遵循客戶導向驅動,向“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升級轉型。

一方面公司通過聚焦核心行業和產品、以重資產業務拉動輕資產業務發展等舉措,夯實人才和金融科技兩個基石建設,持續推進戰略轉型,致力於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券商;另一方面公司注重業務規模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繼續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努力爲股東創造價值。

平安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王維逸認爲,券商商業模式由週期向成長的轉型加速,近期國內經濟復甦推進、資本市場景氣度修復、交易熱情回升,自營業務收入有望修復,看好2023年券商低基數下的業績改善。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