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火烧功臣楼是一个著名的南京民间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在功臣楼上宴请开国功臣,却暗地在功臣楼里埋藏火药意图暗害群臣。宴会中,朱元璋中途借故退席,然后命人锁住楼门,引爆火药,将楼里正在吃喝的一群功臣全部炸死。只有徐达事先得到“活神仙”刘伯温的预警,紧跟朱元璋一同离开而逃脱。

这个传说当然和史实记载不符,却因符合老百姓对封建君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一贯认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明英烈》题材的戏剧、鼓词、评书里都有这样的情节,过程细节大同小异。

杀戮功臣

历史上的朱元璋,虽然没有这样明目张胆地集体屠杀手下大将,但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兴党狱,尤其是在胡惟庸、蓝玉两案中大搞株连,残杀多达数万人,手段之严酷为中国历史上罕见。受到清洗的人中,包括很多功绩卓著的开国元勋,连获得免死铁券且早已辞官的李善长也不能幸免,甚至他可能还害死了自己的外甥兼义子、战功赫赫的大将李文忠。

关于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动机,史书里有这样的记载:一次,朱元璋大开杀戒,太子朱标心慈劝谏,朱元璋当时没有理会,次日却将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捡起。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训斥道:你怕有刺不敢拿,我将这些刺都去掉了,再交与你,岂不更好?

虽然朱元璋认为自己杀掉的都是坏人,但手段严酷,株连广泛,这样的所作所为,自然容易引起民间非议。后人将此附会编成火烧功臣楼的故事,却也不能算完全冤枉他。

南京民间故事里的功臣楼是建在鼓楼冈上的,而单田芳的评书《大明英烈传》却将故事的发生地点安排在紫金山里的武庙。这两个说法看起来差距很大,但其实多少都有点现实的影子。

明初的武庙并不在紫金山,而是在鼓楼冈附近的鸡笼山(又名北极阁)下,后经兵燹,现存的武庙遗址其实是清代建筑,目前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大院的一部分。可能说书人为了让南京地区外的听众听起来方便,把鸡笼山或鼓楼冈改成了较知名的明孝陵所在地紫金山吧。民间说部本来就不是正史,说书艺人这样处理当然也无可厚非。

值得注意的是,武庙其实是鸡笼山下的明代“十庙”之一,和它并列的九庙中还有一个功臣庙,是祭祀明代开国功臣的地方,这个名字和“功臣楼”仅一字之差。而鸡笼山与鼓楼冈的距离几乎是咫尺之遥。或许,这才是功臣楼设在鼓楼冈这个民间说法的最初出处。

功臣楼的原型

还有人认为,功臣楼的原型是忠勤楼。朱元璋称帝前,曾在应天府城(今南京老城区)里建造了一座忠勤楼,让宋濂、刘基等一群名士都住进楼里。朱元璋经常来此与他们议事,有一次还兴致勃勃地让在座诸人各赋诗一首,其中汪广洋、陶安两人为忠勤楼写的诗一直流传至今。

据宋濂《銮坡前集》卷九之《张中传》记载,忠勤楼里藏有火药和火炮,有一天突然发生了火灾,引起爆炸,声震如雷,就连与忠勤楼相连的省署也被波及,全城一片惊慌。幸好在此之前,铁冠道人张中预言了这场灾难,没有伤及朱元璋。在这个故事里,楼、火药还有未卜先知的道人,这些“火烧功臣楼”传说里的重要元素都有了。

关于忠勤楼的确切地点,汪广洋、陶安留下的诗歌中并没有留下线索,但宋濂文中说它与省署(即中书省署,清嘉庆《重刊江宁府志》载,它位于朱元璋的吴王府旁)相连,大致能判断其位置应该在今南京城南的旧王府和王府园附近。

其实,除了功臣庙和忠勤楼,在明初京城还有一处建筑,也有着“功臣楼”的影子。它就是淮清桥边的“逍遥楼”。

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淮清桥始建于东晋时期,曾是青溪上最大的桥梁,最初叫青溪大桥。因青溪在此汇入秦淮河,故名淮青桥,后讹为淮清桥。明代初期,在这里的青溪河边,建有一座功能奇特的“逍遥楼”。

暗藏杀机的逍遥楼

据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朱元璋特别憎恶那些整天下棋赌博、侍弄禽鸟的游手好闲之徒,认为让这些人活在世上是浪费粮食,于是下令在淮清桥的河边建造了一座高楼,美其名曰“逍遥楼”。楼中置备了各种赌具玩物,却不放一点食物,将抓到的游手好闲者都关进楼里,让他们在里面终日玩乐逍遥,自生自灭,过不了几天就被活生生饿死了。

专门建造一座楼来处死犯人,这种奇葩点子或许只有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才能想得出来。如此手段,虽然惩治的多是纨绔之辈(其实也不是十恶不赦的重犯),却仍令人毛骨悚然。这座看似逍遥却暗藏杀机的逍遥楼,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传说中那座不动声色请君入瓮的“功臣楼”。

据《金陵琐事》记载,逍遥楼建在淮清桥北,古青溪之侧。而据《金陵梵刹志》记载,到了明永乐年间,淮清桥的逍遥楼故址被赐给了永康侯,他就在这个地方建了座佑国庵。佑国庵是承恩寺(位于附近的三山街)下属的小刹,包括关圣殿、正佛殿、潮音阁等。

为什么会在佑国庵里建一座关圣殿?原因依然和逍遥楼有关。据清嘉庆《重刊江宁府志》记载:传说,当年在逍遥楼里饿死的人阴魂不散,都变成了饿鬼,经常出来作祟,所以就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关圣殿,殿里供奉一尊铁铸的关老爷像,用来镇压饿鬼,香火一直很旺。

到后来,也许是关圣殿名气最大,大家都把这地方叫做关王庙,而佑国庵的名字反而逐渐湮没了。再后来,关羽被封为帝君,关王庙就改称为关帝庙,因为这儿的关公像是比较少见的铁铸像,所以也叫铁关帝庙。

据《南京市白下区文物志》记载,这座关帝庙原在致和街74号,历经兴废,最后的庙房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日机轰炸,大部分被毁,剩下的房屋经修缮后出租作为停放灵柩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里已是一座破庙,门南向,前临河,只有一个和尚,房屋被煤炭行业租用。1982年白下区文管会文物调查时,只剩下庙房三间和两只不大的石龟。后来致和街一带旧房拆迁,三间庙房被拆,原址改为住宅小区,石龟移至锦绣坊文园(当时的白下区文物陈列馆)保存,逍遥楼遗址便再无踪迹可寻了。笔者恩师卓友渔先生有诗云:“青溪一曲水迢迢,荜户于今尽九霄。柳下棋声枝上鸟,有谁来与说逍遥。”

或许,有着神奇道士的预言并暗藏火药的忠勤楼,以及紧锁楼门、令人逍遥至死的逍遥楼,再加上鼓楼冈附近的明代功臣庙,三者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民间传说中的那座“功臣楼”吧。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