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3月中下旬以來,上市券商陸續披露2022年年報,其中,中信證券(600030.SH)、招商證券(600999.SH)及中金公司(601995.SH)等關於員工薪酬的話題多次受到“圍觀”。券商降薪的傳聞從那時起遍傳得沸沸揚揚,熱度久久不減。爲此,近日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及中信證券等多家上市券商回應降薪問題。實際上,不僅是券商,降薪潮也波及銀行、公募基金等金融行業。業內人員表示,金融業薪酬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降薪方案範圍將是整個金融行業。

多家上市券商回應降薪

4月6日,招商證券在互動平臺回應稱,其始終遵循業績目標對標市場、薪酬水平對標市場的雙對標原則,根據崗位價值、業績結果、績效表現、全面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落實情況等多維度確定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做到“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

除了招商證券,4月3日,廣發證券也在業績發佈會上被投資者“三連”拷問降薪事宜。對此,廣發證券副總裁、財務總監孫曉燕回應稱,“公司一直以來堅持嚴格的成本管理,通過預算管理合理控制業務費用,通過集中採購控制日常運營成本。”

廣發證券將積極堅持貫徹穩健經營理念、確保合規底線要求、促進形成正向激勵、提升公司長期價值的原則與要求,建立穩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在制訂薪酬制度時,結合公司經營實際情況、合規風控效果、自身發展戰略、股東長期利益等多種因素制定薪酬預算總額,綜合公司實際情況和市場水平確定薪酬標準,平衡不同職位、不同崗位人員的薪酬收入。

3月31日,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也曾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到,中信證券在薪酬方面堅持“業務導向、專業導向、能力導向”的原則,要把即期和遠期,短期和長期的獎勵計劃結合起來,讓員工不僅在當下的發展中能體現自身作用,也能在中信證券的長遠發展中作出更多貢獻。

2022年券商行業員工薪酬普遍在下調

據統計,2022年,券商行業員工薪酬普遍在下調。26家券商中有22家券商人均薪酬降了,佔比超八成。其中,中信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爲83.64萬元,同比下降11.68%;中金公司2022年人均薪酬爲81.96萬元,同比下降29.60%;廣發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爲64.78萬元,同比下降22.95%;華泰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爲62.97萬元,同比下降28.90%;海通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爲49.98萬元,同比下降%36.29;招商證券2022年人均薪酬爲47.27萬元,同比下降39.37%。

值得注意的是,方正證券、信達證券兩家淨利潤增長的券商,人均薪酬也降了。而東方財富、紅塔證券、光大證券淨利下滑,薪酬反而漲了。申萬宏源在淨利大降70%的情況下,人均薪酬僅下降了6.32%,人均年薪66.71萬,業內排第四,這也是令人驚訝的。

薪酬改革是大勢所趨

券商降薪並不只是因爲2022年經營業績不好,政策層面的影響也有很大的關係。早在去年5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此舉旨在指導證券公司建立穩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促進證券公司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更好承擔社會責任。

今年3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發文指出,倡導建立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並重的激勵模式。堅決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等錯誤思想。支持銀行保險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探索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將員工激勵與機構長遠發展更好結合起來。

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更深層的原因在於金融反腐。一個月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了一篇題爲《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的文章,文章指出,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緻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斷加固金融和央企領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堤壩。

實際上,不僅是券商,降薪潮也波及銀行、公募基金等金融行業。

據某銀行研究員表示,金融業薪酬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降薪方案範圍將是整個金融行業。降薪估計是漸進的,還得先看證監會等方面如何調整。貧富過度分化會抑制需求潛力釋放,國內這些舉措根本出發點還是在促進發展。更深層的原因是發展中國現代式金融,不以資本爲王,在不影響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前提下,促進共同富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