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多場重要會談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廣州松園同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氛圍友好而輕鬆。這也是馬克龍訪華的最後一天,訪問尚未結束,就已取得引人矚目的一系列成果。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法及中歐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了不少共識,說明中歐完全可以是全方位的合作伙伴。

俄烏衝突爆發後,一些歐洲人自己用烏克蘭問題在中歐關係上打了一個結,華盛頓順手將這個結系得更緊,使其成爲當前歐洲對華誤解及錯誤認知最突出的問題點。解開這個結,已是中歐關係的當務之急,但它最終要靠歐洲人自己解。

一段時間以來,歐洲部分政治精英將烏克蘭問題與中歐關係掛鉤捆綁,甚至將中國對此的態度作爲中歐關係發展的前提之一,這是中國決不能認同的。“中國特殊責任論”站不住腳,僅從烏克蘭危機視角看待中歐關係更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中方堅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烏克蘭問題不應成爲中歐溝通的障礙,反而說明中歐亟需加強協調。

馬克龍和馮德萊恩在6日與習近平主席的會談中表示,中方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歐方讚賞中方爲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所做努力,期待中方發揮更加重要作用,願同中方合作,找到勸和促談的辦法。這些積極表態表明中歐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相互靠近,分歧遠沒有歐美輿論渲染得那麼大。雙方最重要的共識是,都希望和平,並願意爲勸和促談付出努力。我們理解歐洲作爲俄烏衝突發生地而出現的強烈安全焦慮,也請歐方相信中方致力於和平的誠意。

馬克龍總統談到了“尊重”的力量。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打交道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屬於一種歷史遺留問題。這麼多年來,西方精英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居高臨下“教導”別人,已經讓非西方國家不勝其煩。在烏克蘭問題上,他們又犯了這個老毛病,好像只有按照他們的意見行事纔是正確且正義的。這些人亟待補上“相互尊重”這一課,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並尊重別人擁有和他們相同的天然權利,尊重中方根據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是非曲直做出獨立自主的判斷。需要強調的是,中俄發展友好關係,事實上有利於推動烏克蘭危機的解決,它不受制於第三方,這同樣適用於中歐關係。

在烏克蘭問題上,我們能感受到歐洲對中方態度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也看到了它與華盛頓之間的差異。隨着衝突的延續,歐洲承受的損失和痛苦與日俱增,對勸和促談、政治解決的意願變得更加強烈,與中國“在觀點上有一定程度的趨同”。《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發佈後,歐洲的反應要比美國積極得多,雖然還是有顧慮和誤解,但這已經爲中歐在烏克蘭問題上相向而行提供了一個基礎。烏克蘭問題不是中歐關係上的一個死結,它可以、也更應該被儘快解開。

對世界形勢和歷史潮流,中歐有諸多共識。中國提出“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歐洲方面相信現在是“時代轉折點”。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這次訪華,證明了中歐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彼此的需求仍在增強,仍可以“充滿尊重,充滿信念,充滿友誼地進行溝通”。儘管一些領域的競爭有所加劇,矛盾分歧依然存在,但合作還是第一位的。如何充分滿足雙方的合作需求,釋放合作潛力,關鍵在於歐方能否克服、超越政治阻力,排除外來干擾。我們希望,馬克龍和馮德萊恩回去後,歐洲在這方面能出現更多的積極變化。(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題爲:中歐關係上的“烏克蘭之結”該解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