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3月30日,廣州市家廣超市有限公司康王店發出告示,稱家樂福廣州康王店將在3月31日停止營業,持有購物卡的顧客可以移步至廣州市其他門店進行消費。

4月4日,《華夏時報》記者來到原家樂福廣州康王店,看到外圍已架起了圍欄,場地已被蘇寧易購(家樂福康王店)佔用。對其停業的原因,家樂福方面此前回復媒體採訪時表示,是經營策略優化調整的商業行爲。

然而,蘇寧易購家樂福康王店一位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透露,“家樂福廣州康王店可能是由於經營不善而停業,該蘇寧易購店於12月入駐原家樂福的一層,如今,因家樂福已撤場,蘇寧易購就擴大了場地規模”。同時,據其物業城光商業某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家樂福合同還有兩年纔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超市近年來頻頻閉店。永輝超市三年閉店近400家,家樂福從2019年至今關了100多家店,沃爾瑪2021年至今也關了超過45家店。

對此,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互聯網大廠下場商超打造出的新零售又重構了傳統商業的‘人、貨、場’的關係,對於傳統商超業態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革命性的;同時,疫情強化和塑造了購物習慣的線上化,對傳統商超的生意造成了從SKU到毛利率的雙重擠壓。”

經營不善

1959年,家樂福集團成立於法國。1963年,家樂福首創了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大賣場,並以此風靡全球。

1995年家樂福採用合資方式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幾年間,其門店開到300多家,分佈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城市。

然而,據家樂福財報顯示,2012年開始,家樂福中國業績增長停滯,2014年—2015年甚至出現業績大衰退,2017年家樂福中國虧損了10.99億元,2018年家樂福中國虧損了5.78億元。

就在家樂福中國進退兩難的情況下,2019年9月,蘇寧易購子公司蘇寧國際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

但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並未使其脫困。在業績方面,2019—2021年連續三年間,家樂福中國的整體營收屢創新低,在2021年整體營收跌至200億左右的規模;與此同時也持續虧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淨利潤分別爲-7.95億元、-33.37億元、-4.71億元。

同時,蘇寧易購在2022年三季報中也坦言:“當前公司仍處於淨利潤虧損狀態,其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家樂福業務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在門店方面,據蘇寧易購財報顯示,自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家樂福門店數量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35家店,下降到2020年末的228家店,再下降到2021年末的205家店。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家樂福在全國已經剩下151家門店,3年關店84家。

2023年3月31日,開業於2004年的家樂福廣州康王店正式停業。目前,在廣州家樂福僅剩兩家門店,分別爲離市中心較遠的員村店和新市店。

4月4日,《華夏時報》記者來到原家樂福廣州康王店,看到門口堆積着廢棄的冷櫃及貨架,外圍架起圍欄,場地已被蘇寧易購(家樂福康王店)佔用,只剩城光薈外圍的標識牌、入口及電梯處還未摘下的廣告牌尋得其蹤跡。

對其停業的原因,家樂福方面此前回復媒體採訪時表示,是經營策略優化調整的商業行爲。

然而,上述蘇寧易購家樂福康王店工作人員透露,“家樂福廣州康王店可能是由於經營不善而停業,該蘇寧易購店於12月入駐原家樂福的一層,如今,因家樂福已撤場,蘇寧易購就擴大了場地規模”。

同時,記者找到原家樂福廣州康王店物業城光商業的辦公場地,當記者問及家樂福合同是否到期時,其負責人表示不便回覆。然而,據其某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家樂福合同還有兩年纔到期”。

大型超市如何轉型

實際上,近年來大型超市頻頻閉店,永輝超市三年閉店近400家,家樂福從2019年至今關了100多家店,沃爾瑪2021年至今也關了超過45家店。

對此,柏文喜指出,由於互聯網大廠下場商超打造出的新零售又重構了傳統商業的“人、貨、場”的關係,因而對於傳統商超業態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革命性的,尤其是對於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商品與服務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和取代,更是傳統商超生存競爭的壓力與未來發展的自我革新動力所在。

“同時,疫情更是強化和塑造了購物習慣的線上化,讓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日用消費更加線上化和低毛利化,對傳統商超的生意造成了從SKU到毛利率的雙重擠壓。”柏文喜表示。

對於目前超市行業的競爭格局,財經評論員張雪峯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是電商崛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購物,對傳統線下超市形成了一定的衝擊;二是新零售模式的出現,將線上和線下的優勢結合起來,提供更加便捷的購物體驗,也對傳統超市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三是,各大超市企業間品牌競爭激烈,不同品牌間差異化競爭也在逐漸加強。”

面對以上衝擊,大型超市不得不進行新業態轉型。張雪峯對此建議道,大型超市可通過加強數字化技術,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可推進新零售模式,通過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購物選擇;可加強品牌建設,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品牌競爭力等。

柏文喜也指出,讓傳統商超的線上化與業務內容的社交化、場景化、社區化,以及向會員店的轉型,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

“隨着社會生活與經濟運行形態的變遷,大型超市需在業態更替、運行方式方面不斷因應變化和隨之實現及時調整,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持續盈利。”柏文喜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