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現在大豆收儲價格每斤2.77元,去年種植的70多畝大豆能多賣4000多元,今年我還準備多種點大豆。”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市中儲糧海倫直屬庫,海倫市海興鎮長勝村種植戶趙文臣一大早就來到這裏,經過扦樣、檢測、過秤等工序後,很快就賣掉了大豆。

作爲我國最大的大豆產區,黑龍江2022年大豆播種面積達7397.5萬畝,佔全國的48.1%;大豆產量達190.7億斤,佔全國的47%,均創歷史新高。但2022年秋季大豆上市以來,由於受大豆擴種增產、下游消費偏弱及疫情等因素影響,大豆市場收購價高開低走。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開始推動大豆政策性收儲。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3月29日,穩定大豆生產座談會在哈爾濱召開。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梁惠玲表示,黑龍江堅決完成大豆穩產保供任務,嚴格落實責任挖掘潛力,強化政策扶持穩面積,堅持綜合施策提單產,延長產業鏈蓄動能,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相結合發展適度規模種植,確保種得上、產得出、供得好。

穩定大豆生產的前提是保障種植戶利益。今年黑龍江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每畝補貼達到350元以上。同時,進一步擴大耕地輪作制度試點面積,且以米豆輪作爲主;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重點向種植大豆傾斜,全力支持大豆生產。

“作爲糧食生產大市,去年佳木斯超額完成了大豆種植指標任務,但去年秋收後大豆價格不高,種植戶惜售心理較重。3月份,中儲糧啓動2022年產國產大豆政策性收購工作,讓種植戶們喫了定心丸。”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宏年告訴記者,黑龍江在備春耕階段提前釋放大豆種植者補貼積極信號,有利於引導種植戶選種大豆,穩定今年的大豆種植規模。

黑河市是黑龍江大豆種植主產區,全域大豆種植面積和大豆產量約佔黑龍江的三分之一。今年黑河市地方大豆種植任務爲1549.7萬畝,截至3月底已確定種植面積1507.9萬畝,佔任務的97.3%。

“今年合作社預計種植22萬畝土地,大豆種植面積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3萬畝,達14萬畝。”黑河市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業務經理劉雷說,合作社採取統一購種、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穫“五統一”模式,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大豆種植效益。

北大荒集團作爲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主力軍”,2022年大豆種植面積達1381.6萬畝,實現大豆總產50.5億斤,百畝田最高單產達622.4斤、平均畝產已達到365.6斤,大豆種植面積和總產創歷史新高。

北大荒集團大豆主要採用“大壟密”栽培技術模式,以全程標準化管理爲手段,以秸稈還田、秋起大壟、立體分層定量施肥、優質良種、精量播種、航化作業、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節糧減損等技術集成組裝,實現大豆的高產、優質、高效。北大荒集團還建設了八五五、尖山、趙光農場3個國家大豆良種繁育基地,構建“育繁推”一體化良種體系,提升種源供給保障能力。

“北大荒集團將以堅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爲己任,切實保障大豆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通過全力打造國產大豆高產示範基地,全面實施烘乾、倉儲、加工、運銷提升工程,全方位提高服務小農戶水平,不斷提升大豆全產業鏈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北大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說。

在種植端穩定大豆生產的同時,大豆精深加工的短板不容忽視。黑龍江作爲國產大豆的重要產地,大豆精深加工企業規模仍然較小,尚未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加快發展大豆精深加工是國產大豆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啓軍建議,以國產大豆爲原料,發揮產地資源優勢,培育壯大一批國產大豆加工龍頭企業,突出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從而推動國產大豆產業提檔升級。 (經濟日報記者 吳 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