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正在探索編外聘用人員管理的“十堰模式”。4月7日,十堰市委編辦刊文介紹了有關細節,例如,當地摸清編外聘用人員總量3400人,清理規範後減少326人,減少率達9%。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爲了緩解業務擴張與人員編制剛性約束之間的矛盾,各級各部門臨時聘用編外人員已經成爲普遍現象,但也逐步暴露出人員進出隨意、素質參差不齊、管理使用不當、財政負擔加重、遺留難題多等突出問題。”十堰市委編辦按照經費性質分類對170餘家單位全覆蓋摸底,共收集彙總有效數據3000餘條,並着重對編外聘用人員數量多、情況複雜的城管、林業、衛健等系統進行深入調研,逐人瞭解聘用理由、政策依據、審批手續等情況,同時深入分析編外人員管理制度不規範、管理主體不清晰、薪資標準不健全等難點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

在總量控制上,當地建立聯合監測監管機制,確保編外聘用人員數量只減不增。

一是全面梳理各部門印發的有關編外人員配備的政策文件,原則上不再新增編外人員種類與數量,加強事前審覈和事中監管,對各部門擬出臺文件中涉及編外人員事項的內容嚴格審覈把關,從源頭上嚴控各部門設置編外人員事項。

二是以清理規範後的底數爲基數,擰緊閥門,總量控制,建立管理臺賬,算好“編制”與“存量”兩本賬。現有人員已超出覈定編制的,不得聘用編外人員,存量按照“退一減一”原則逐步消化。

三是堅持分類指導,普通輔助崗管住總量,保障基本用人需求;專業技術崗嚴控增量,重點保障民生關鍵領域;執法輔助崗優化存量,以條塊結合、統籌使用爲整合優化方向;後勤保障崗主動減量,以後勤服務社會化爲路徑,實現後勤服務提質增效。

另外,當地按照“規範存量、嚴控增量、動態調整、科學管理”的原則,制定編外用人審批程序,壓實相關部門責任。

例如,明確行政機關、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得聘用編外人員,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從嚴控制,紮緊編外聘用人員入口;落實好“過緊日子”有關要求,從嚴從緊管好財政支出。各預算單位需嚴格按照“存量基數”作爲人員規模上限申報預算,編外人員經費不得超出2021年預算數。

十堰市委編辦文章介紹,當地全面摸清市直編外聘用單位涉及67家主管部門,177家單位,鎖定編外聘用人員3400人。通過清理規範,比上年同期減少326人,節省財政成本約1500萬元。對總體數量、身份信息、部門分佈、年齡學歷、經費來源等信息進行統計彙總,建立編外聘用人員統計分析臺賬,爲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明晰職能、細化分工,健全責任體系,壓實各方責任,強化源頭管理,打造了以機構編制管理爲總攬,人事管理爲支撐,經費覈撥爲保障,日常管理爲基礎的“閉環式”管理鏈條,實現各司其職、齊抓共管、責任明晰、高效配合的管理模式。

澎湃新聞注意到,去年11月,湖北機構編制網刊發的一篇文章稱,十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編外聘用人員清理規範工作,進一步控制了編外用人規模,降低了行政成本,建立了長效機制,從制度上管住管好編外用工,爲全省編外聘用人員管理提供了十堰樣板。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