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

2022年上市銀行金融科技高歌猛進。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從2022年信息科技投入超過50億的11家上市銀行來看,其累計信息科技投入超過1600億元。

在1600億鉅額信息科技投入的背後,是頭部商業銀行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中信銀行就在年報中提到,該行87.49億元信息科技投入,重點投向雲化基礎設施、前中後臺業務數字化和大數據研發等領域。

事實上,2010年以來,銀行開始發力底層核心技術研發,逐步構建自主領先的企業級架構,近年來,頭部銀行進一步通過基礎設施雲化、中臺化推動業務向數據驅動、創新驅動轉型。

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家銀行已形成以“雲平臺+多箇中臺”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以此鞏固數字化轉型底座。從2022年上市銀行年報來看,各家銀行上雲進程如何?在銀行雲原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新趨勢?

“雲”上銀行進程加速

“銀行的未來在‘雲’上,正在成爲行業共識。”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致辭中說道。

2016年,《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銀行業應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到雲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2019年9月,央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要求合理佈局雲計算,引導金融機構探索雲計算解決方案,搭建安全可控的金融行業雲服務平臺,構建集中式與分佈式協調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架構,強化雲計算安全技術研究與應用。

在各家銀行完成以虛擬化爲核心的雲平臺1.0階段後,2020年以來紛紛發力分佈式架構的雲平臺建設,包括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在內的雲部署比例不斷提高。

上市銀行上雲進程持續加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在內的銀行均已啓動分佈式架構研發運維支持,並進行雲部署。

從上雲進程來看,招商銀行是第一家宣佈全面實現上雲的系統重要性銀行。2020年初,招行正式啓動“全面上雲”工程,今年3月,招行正式宣佈全面實現上雲,打破主機架構下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壁壘,以“微服務”全面重構業務系統。同時,實現容量擴展和算力提升,面對高併發、大流量的活動實現資源彈性供給,隨時隨地按需配置資源。報告期內,招商銀行已完成全部零售客戶和批發客戶平穩無感遷移至雲上,實現從“傳統科技架構”全面轉換到“雲架構”。

同樣表示推進全面雲化轉型的還有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

平安銀行表示,將持續推進全面雲原生轉型,一是實施容器化改造,藉助容器化封裝和部署,深化對IT基礎設施的彈性利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2022年平安銀行推動約2000個應用上容器雲,同比節省CPU消耗約40%、存儲資源約 36%、科技成本約 2000 萬元。二是推廣微服務應用,通過微服務設計與治理,構建模塊化、參數化、組件化、低代碼的業務研發中臺,有效促進資源共享、提升業務交付效率;2022 年,該行應用微服務使用率超50%。三是推進應用系統的雲原生改造,基於“凌雲”雲原生平臺,對零售、中後臺等 16 個業務系統進行雲原生試點改造,其中,信用卡試點項目改造後,系統穩定運行,保持 99.999%的高可用率,業務交付效率提升約 15%,爲後續雲原生的全面推廣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銀行在2022年信息科技投入首現下降,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由2021年的73.83億元下降至69.29億元,降幅達到6.15%,佔總營收的比重也由2021年的4.36%下降至3.85%。該行表示,主要是通過加強科技精細化管理,投入成本逐步優化。

目前中信銀行已全面建成生產雲、開發測試雲、子公司雲和生態雲“四朵雲”總體佈局,信創資源池規模位居股份制同業前列,算力同比提升2倍;技術中臺基本形成以服務網格、容器雲平臺、樂高開發平臺、基礎技術服務爲主線的雲原生技術底座,有效支撐部署流程提速30%,投產效率提速4倍。

基礎設施雲化服務能力提升

儘管其他銀行未具體披露全面上雲進程,但自主掌控系統能力與基礎設施雲化服務能力也不斷提升。

將數字化轉型作爲重要戰略的興業銀行,在2022年啓動分佈式核心工程建設,自主掌控系統比例提升 3.95 個百分點至 78.55%,雲原生技術體系系統上雲率 61.28%。

信息科技投入始終保持第一的工商銀行,在2022年強化“雲計算+分佈式”兩大核心平臺技術支撐能力。持續推廣新一代雲平臺,入雲規模及平臺能力繼續保持同業領先,分佈式技術體系進一步強化,日均服務調用量超過 170 億次。

目前農業銀行也已完成一元多芯技術棧建設,納管超過4萬個服務器,承載超過1200個應用模塊,目前基於PaaS部署的應用比例已達到68%。

郵儲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深化標準雲建設,持續優化雲管理平臺功能,推進容器化建設和應用微服務化,建立雲原生的運維管控體系。截至報告期末,自助銀行、POS業務、國際支付等213個系統實現私有云平臺部署,雲平臺日交易量達到5.97億筆,佔交易總量的93.90%,雲技術應用繼續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此外,2022年中國銀行也完成了重點業務企業及重構,新一代分佈式技術平臺初步成立。“鴻鵠”分佈式技術平臺爲 126 項應用/組件提供分佈式架構研發運維支持。交通銀行則表示,持續提升基礎設施雲化服務能力,完成新一代分佈式雲平臺規劃,加快實現多雲部署,豐富“一雲多芯”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上雲進程的速度不一,並不等同於技術架構建設能力存在差異

特別是對於頭部大型銀行而言,一方面其在自建雲平臺的初期探路“試錯”,在雲原生技術以及部署環境的選擇上均走過彎路;另一方面,國有大行業務規模體量較大,對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要求更高,與股份行相比部署與運營模式有所不同。

從平臺賦能到生態服務

隨着頭部銀行上雲進程的推進,在搭建雲平臺對內進行業務賦能的同時,部分銀行開啓基礎設施雲化服務能力的對外輸出。

2023年初,建設銀行宣佈打造“建行雲”品牌。田國立將其定義爲“新型基礎設施”、“數字新基建”,持續5年對“雲計算”進行密集投資和升級迭代,將“雲計算”能力對外輸出賦能。

“建行雲”的目標客戶是中小銀行。對於“缺金少人”的中小銀行而言,基於雲原生技術的應用開發可以無視傳統硬件基礎設施的差異,在儘量少用資源的情況下提升資源利用率,同時,通過微服務來適應業務需求,提升業務的敏捷變化,使得決策、開發效率提升。借鑑頭部銀行實踐過的場景與經驗,對於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或可有一定幫助。

而對於已全面實現上雲的招商銀行來說,其雲服務能力的受益對象是零售客戶和批發客戶,金融科技對外輸出重點佈局在產業數字化領域。

招商銀行在2016年設立全資金融科技子公司招銀雲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招銀雲創”),聚焦金融科技及產業互聯,定位於財務數智化服務商與銀企場景化聯接平臺。

招商銀行在財報中提到,圍繞線上化、數據化、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全面推動客戶、渠道、業務、產品、管理的數字化重塑,打造“數字招行”。零售金融持續強化“人+數字化”能力,批發金融業務線上化率大幅提升,以財資管理雲、薪福通等金融科技輸出賦能企業

數字化轉型。公司客戶基礎服務線上化率達95.65%,融資業務線上化率從67.26%提升至82.14%,外匯業務線上化率從33.30%提升至65.49%。以財資管理雲、薪福通、發票雲、銷售雲等產品助力產業數字化。薪福通發佈4.0版本,累計服務69.5萬家企業 ;發票雲客戶數27.8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62.00%。

2022年招行完成全部零售客戶和批發客戶平穩無感遷移至雲上,交易銀行業務層面,通過“雲直聯”模式,加快了招行業務系統與企業經營中應用的企業管理系統、辦公系統、費控系統和供應鏈金融平臺等系統連接,便利企業直接使用招行金融服務。截至報告期末,招行雲直聯服務客戶12.87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7.80%。針對企業財稅數字化升級、檔案信息化管理需求,通過提供合同管理、發票管理、智能審錄等非金融服務,輸出金融科技能力助力企業提升管理效率。截至報告期末,發票雲客戶數27.8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62.00%。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能力輸出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業務拓展加速。

比如興業銀行旗下興業數金推動打造“1+N”金融科技生態圈,以“興業雲”爲依託,涵蓋支付結算、理財銷售、投融資、數字人民幣等“N”種場景生態服務,積極爲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增強客戶服務深度,科技輸出累計上線運行中小金融機構 318 家,託管銀行 188 家。

(作者:李覽青 編輯:李致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