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牌照的政策年底前肯定不變,還是免費申辦,明年是什麼樣的政策還會重新研究。

“2023上海民生訪談”今天邀請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參與節目。

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上海市經信委的職能主要是要構建新型產業體系。當下,上海正在全力打造“3+6”的新型產業體系,“3”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6”即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設備、生物醫藥六大重點產業。此外,上海也在加快拓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個“新賽道”,以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未來領域。

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領域,離老百姓的生活很遠麼?其實不然。這些高端產業的背後藏着“大民生”,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

問1:“真無人”的“無人駕駛”,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答:上海是全國汽車重鎮和科技前沿,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企業數、牌照發放量、開放道路里程、道路測試里程、場景豐富度等均位居全國第一,目前已經開放了926條1800公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其中車路協同道路285公里),並首次開放2條41公里的高速公路,實現了國內首個高速公路場景的重大突破;累計向28家企業612輛車頒發了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牌照,測試里程超過1327萬公里,載人示範應用累計完成18萬單體驗。

電影《流浪地球2》中出現的無人駕駛卡車,原型就來自於上海的西井科技,現實中洋山港智能重卡已經進入“真無人”階段。

爲保障無人駕駛健康發展,上海出臺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是首次聚焦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的地方專項立法,已於今年2月1日正式實施,相關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可以在“車內不配備駕駛人和測試安全員”的情況下,在浦東新區特定區域進行測試、商業化運營等;3月22日已經向8家企業發放了無駕駛人創新應用測試通知書。

接下來,上海將批量化啓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探索商業落地路徑,打造閉環應用生態,實現從“示範應用”到“示範運營”的突破;有序開展G2、G1503等高快速路測試應用,保障高快速路測試交通安全,探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新場景;探索5G、無線專網等前沿技術應用,加大車路協同環境建設力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讓大家儘早體驗無人駕駛帶來的便利。

問2: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含增程式)的,上海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純電動汽車的牌照政策接下來會有變動嗎?

答:牌照是公共政策,一般會經過非常審慎的決策。插電混動車型免費牌照去年年底就已經到期了,純電動車牌照還是免費的,申請就可以免費辦理。現在新能源車肯定會面臨車輛的增加和道路承受能力的問題。如果大家都開電動車,都能夠免費拿到牌照,當然非常好,但是如果車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堵,大家的體驗感又會下來,所以一定要找平衡點。電動車牌照的政策年底前肯定不變,還是免費申辦,明年是什麼樣的政策還會重新研究。我們也知道有的城市通過搖號,會排隊,不是今年買今年就能拿到牌照。

問3:ChatGPT開啓了AI新紀元,不久的將來,AI將給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帶來怎樣最直接的改變?

答:未來,新一代人工智能將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數字人的結合,在社交領域,智能虛擬數字人可以通過學習用戶的語料,爲用戶提供更加有趣和互動性更強的個性化服務;教育培訓領域可以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指導;醫療領域可以爲患者提供在線諮詢和診斷服務,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比如人工智能和科研結合,可以大幅提升研發效率,加快研發速度。比如人工智能和文娛結合,AI用15秒生成的電影海報,比專業公司一個月做得還好;特別是在遊戲領域,原來一張設計圖,需要幾周才能定稿,現在通過AI生成圖片的能力,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幾十幅圖。

我相信這一天會到來的,大模型加機器人,機器人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APP會越來越多,可能會像智能手機一樣,裝不同的APP就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機器人可以做家務、燒飯、包水餃、擀麪條,還可以聊天、情感陪護,一直聊下去。

問4:ChatGPT來了,那“元宇宙”還搞不搞?

答:爲增強市民的獲得感、體驗感,今年我們聯合相關部門,着力打造元宇宙超級場景。

比如“元”上蘇河,圍繞蘇州河水岸景觀構建數字孿生場景,把蘇州河沿岸21公里20餘個優秀歷史建築“搬到”雲上,基於沿岸各類傳感器同步呈現真實世界信息,實現元宇宙空間的實時渲染和虛實聯動,遊客、居民、商戶、城市管理者等不同數字身份的用戶能夠進行虛擬現實的交互,實現三個“一”,即一網感知蘇河全域、一站處置蘇河事件、一屏呈現蘇河風貌。

此外,上海還將建設元宇宙智慧醫院、前灘東體元宇宙、張江數字孿生未來之城等元宇宙超級場景。

問5:上海街頭最近出現了不少新型電話亭,它們的“使命”是什麼?

答:我們正在進行的電話亭改造工程,將街頭的公話亭翻新升級爲全新的“Hello 老友亭”,以“助老、助弱、助民”爲核心。比如“一鍵叫車”,通過刷臉即可快速叫車;“一鍵通”,點擊按鈕即可獲得預約掛號、政策諮詢等人工服務;“12345手語視頻服務”爲特殊人羣搭建溝通的彩虹橋;如果迷路了,還可以用“守望相助”AI人臉識別找到家屬;在“15分鐘生活圈”裏,可以查詢周邊文娛、醫院、電信營業廳等生活設施位置;“3分鐘免費通話”功能,可以保障市民在忘帶手機或者手機沒電時的緊急通信需求,亭內的“手機充電”功能也能幫你解決手機沒電的燃眉之急。

目前,“Hello 老友亭”已覆蓋13個行政區43個街鎮,落地82座,預計2023年上半年前可完成300個點位建設。到2025年將建設1000個。

問6:健康是永恆的話題,近年來上海有什麼“厲害的”新藥?

答:上海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創新成果國內領先。近四年,1類創新藥累計16個,佔全國約1/4,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累計23項,佔全國約1/6;湧現出呋喹替尼(抗腫瘤藥物,和記黃埔)、多格列艾汀片(II型糖尿病藥物,華領醫藥)等全球首研新藥,探索者PET-CT(聯影醫療)和壓力監測磁定位射頻消融導管(微創電生理)等國際一流醫療器械,以及國內率先獲批的兩款細胞治療藥物(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全國首個5.0T磁共振成像系統(聯影醫療)、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微創機器人)和國產質子治療系統(艾普強)等,努力爲市民健康保駕護航。

爲了讓這些創新藥械儘早進入臨牀使用,我們也制定了《上海市生物醫藥“新優藥械”產品目錄》,努力打通創新藥械進院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問7:對於“未來健康”,市民可以有哪些期待?

答:上海正在加緊佈局,重點推進合成生物學在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和能源環保、消費品三大領域發展應用。合成生物學是工程學、計算機學、生物學、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交叉的產物,極具顛覆性,在醫學、製藥、化工、能源、材料、農業和環保等領域均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生命健康領域,細胞免疫療法、RNA藥物、天然化合物合成等均有涉及,舉個例子,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除了傳統從植物提取或是化學合成外,國內外公司已經打通了釀酒酵母生產青蒿素前體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路徑。在食品領域,可以運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培養肉、工程奶、甜味劑等多個方向的產品。在材料領域,含澱粉的農作物秸稈等“可再生生物質”,運用生物法可以生產成爲塑料、纖維、橡膠等材料產品。此外,合成生物學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綠色生產方式,環保屬性也非常明顯。

上海將從創新策源、成果轉化、高端智造等環節重點佈局,努力將上海打造成爲基礎研發領先、創新轉化活躍、產業主體蓬勃發展、產業生態健全完善的世界級合成生物學創新產業高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