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上市銀行中,多家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創歷史新高,增速顯著快於貸款整體增速。綠色信貸增速超過30%,成爲行業普遍現象。

同時,銀行業綠色金融業務加速創新,場景化綠色金融產品迭出。

分析人士預計,未來綠色金融市場前景廣闊,銀行需要構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投融資體系,更好服務綠色經濟發展。

高速增長

相比上一年,綠色信貸“萬億俱樂部”成員增加至四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截至2022年末,上述四家銀行綠色信貸餘額分別爲3.98萬億元、2.75萬億元、2.7萬億元、1.99萬億元,對應同比增速分別爲37.7%、40.1%、36.4%、41.1%。

六大行綠色信貸增速均超30%。除了上述四家,交通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6354億元,同比增長33.3%;郵儲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4965億元,同比增長33.4%。

股份制銀行方面,目前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銀行綠色信貸餘額均在千億元級別。其中,興業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6370億元,同比增長40.3%。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綠色信貸餘額均超過3000億元。同時,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平安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也均在1000億元以上。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綠色信貸增速均在50%以上。

不少城農商行綠色信貸規模增長也較爲可觀。比如,北京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1103億元,同比增速達131%;重慶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276.2億元,同比增長44.5%;寧波銀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237.1億元,同比增長49.7%;渝農商行2022年末綠色信貸餘額爲487.2億元,同比增長32.9%。

不斷創新

“綠色信貸是中國綠色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金融工具,是中國綠色金融發展中起步最早、發展最快、政策體系最爲成熟的產品。綠色信貸的目的是以信貸等金融資源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降低環境和社會風險。”川財證券分析師陳靂指出。

縱觀各家銀行綠色信貸的投放領域,大多聚焦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清潔能源領域,涉及的行業日益豐富,覆蓋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化、低碳交通、生態保護、綠色服務等行業。

除了綠色信貸,多家銀行還打造了涵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理財、綠色基金、綠色租賃等類型的多元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並加強綠色金融業務創新,如推出企業碳賬戶、個人碳賬戶、綠色存款、場景化綠色貸款產品等。

例如,郵儲銀行2022年率先應用中央結算公司推出的通用式綠色擔保品池,成功落地首筆綠色債券質押式同業存款業務;落地系統內首單藍色債券業務,募集資金用於海上風電場建設項目;圍繞綠色金融、綠色生活、綠色鄉村、綠色公益等場景,探索推出個人碳賬戶等。

工商銀行2022年在香港市場推出綠色按揭貸款計劃和綠色存款,並作爲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首批會員參與香港交易所國際碳市場建設。

民生銀行結合戶用分佈式光伏特點,創新推出農戶零首付、流程線上化、還款週期長、額度保障高的“光伏貸”產品,解決農戶融資難、業務操作複雜等難題;發佈“碳e貸”產品,助力中小微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加速完善

多家銀行在年報中透露,新的一年將繼續發力綠色金融,力爭亮出更好的成績單。如交通銀行提出,“十四五”期末綠色貸款目標爲不低於8000億元,力爭達到1萬億元;光大銀行表示,爭取2023年綠色貸款增量不低於500億元。

“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綠色貸款22.03萬億元,同比增速38.5%,綠色債券餘額1.77萬億元,粗算綠色金融市場規模達到23.8萬億元,預計未來10到15年,我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百萬億元級別,這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巨大機遇。”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

周茂華認爲,發展綠色金融爲商業銀行帶來新的業務和利潤增長點,拓寬收入來源與盈利能力,有助於優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推動銀行經營轉型升級,更好應對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風險。

周茂華表示,未來,商業銀行將構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投融資體系,更好服務綠色經濟發展。商業銀行需要在綠色項目標準界定、碳覈算、信息披露、綠色項目風險管理、數據積累等方面練好基本功,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穩步拓展綠色金融服務範圍,以滿足綠色發展金融服務需求。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銀行業綠色金融對中小企業覆蓋仍不夠,存在頭部企業資金充足但尾部企業缺乏資金的問題。對此,周茂華建議,需要通過政策工具設計,對商業銀行服務綠色中小企業形成激勵約束;鼓勵商業銀行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創新金融產品,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