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大量私募管理人註銷的同時,新私募管理人的登記要求也更加嚴格。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12日,已註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達1692家,是去年同期的4.86倍;同時,新登記私募管理人僅有209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5%。

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監管機構對於私募產品的備案要求也趨於嚴格,尤其是結構化發債。有債券私募人士表示,在上報產品時,收到監管反饋,要求限制單一債券的投資比例等。

上千傢俬募管理人註銷

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數據顯示,截至4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209傢俬募管理人登記備案。其中,4月3日有15傢俬募“組團”備案,包括6傢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和9傢俬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與此同時,多家新登記私募均被協會以特殊符號提示無在管基金,一些私募還被提示註冊地與辦公地不在同一轄區、全職從業人員少於5人等。

去年同期,備案私募管理人數量達380家,對比之下,今年以來備案數量大幅縮水45%,近乎“腰斬”。

值得關注的是,相比於新登記的私募管理人,今年以來已註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更爲龐大。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截至4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1692家已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是去年同期註銷數量的4.86倍。

迴歸資管業務本源

近期,記者從多方採訪瞭解到,繼此前針對私募管理人備案要求收緊後,監管機構又收緊了對債券私募產品備案和運營的要求。某債券私募總經理表示,監管機構針對私募基金備案情況提出多項要求,雖然尚未有正式文件通知,但近期在上報產品時,收到監管機構的相關反饋,包括限制單一債券的投資比例、產品的開放頻率等。近一段時間以來,該私募已在按照要求進行新產品備案。

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近年來,在產品備案方面監管趨於嚴格,對於債權類管控比較嚴,尤其是結構化發債。

上述債券私募總經理表示,以往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沒有集中度限制,一些集合產品只買單債。若要求降低單一債券佔比,組合分散化有利於出清行業風險,規範行業發展,促進私募行業迴歸資管業務本源,服務居民財富管理。

此前,基金業協會已加強了對私募管理人登記備案的要求。今年2月,基金業協會發布修訂後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及配套指引。其中,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繳貨幣資本不低於1000萬元,專職人員不少於5人,私募證券/股權基金的實繳募集資金規模不低於1000萬元,投向單一標的的私募基金不低於2000萬元,大舉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發售私募產品的門檻,並從募、投、管、退等關鍵環節入手,強化行業合規運作,遏制私募行業亂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