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前後發表的“獨立自主說”,引發美歐等多國關注。當地時間4月12日,路透社援引一名法國高級外交官報道稱,馬克龍並不會收回其敦促“歐盟減少對美國依賴”的言論。

對於臺灣問題,這名外交官表示,美國國會中的一些共和黨高層正試圖“操弄臺灣問題對華施壓”,比如美國國會衆議長麥卡錫上週同“過境”竄美的蔡英文見面。他透露,對於這場“蔡麥會”,馬克龍認爲這是一種“挑釁行爲”。

同一天,馬克龍本人也再度表示,他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並明確表示自己的言論未引發白宮方面的反彈。馬克龍稱,法國和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一致,支持“維持現狀”,“一箇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尋求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此外,馬克龍還表示,成爲美國的盟友並不意味着成爲美國的附庸(Vassal),並不意味着法國乃至歐洲沒有獨立思考的權利,法國也不需要任何人來上課。

據報道,這名要求匿名的法國外交官告訴記者,馬克龍的講話內容很明確,重點是他力主推行的“歐洲戰略自主”概念,而他在涉及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

4月6日,蔡英文“過境”竄美並同美國國會衆議長麥卡錫等國會議員見面。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展開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行動。

這名法國外交官透露,馬克龍認爲,上週在美國加州發生的“蔡麥會”事件,是一種“挑釁行爲”。他還補充稱,美國國會中的一些共和黨高層,試圖“操弄臺灣問題對華施壓”,但歐洲不會被拖入其中。

事實上,當地時間4月12日,馬克龍在同荷蘭首相呂特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也再度回應了圍繞其近期言論的相關議題。

馬克龍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在臺灣問題上,他的立場“非常明確”,並明確表示自己的言論未引發白宮方面的反彈。馬克龍稱,法國和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一致,支持“維持現狀”,“一箇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尋求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馬克龍還透露,儘管對華態度有所不同,他與美國總統拜登對“開放的印太地區”有着共同的願景。“我可以告訴的是,雖然目前局勢緊張,但他(拜登)仍希望避免任何(緊張局勢)升級。”

“所以,法國不支持挑釁,不參與幻想政治,並認爲現狀、尊重和清晰(這些要素)是歐洲戰略自主的最佳盟友。”馬克龍說道。

談及法美和歐美的盟友關係,馬克龍則說道:“成爲盟友並不意味着成爲附庸,僅僅因爲我們是盟友,僅僅因爲我們一起做我們決定做的事,並不意味着我們沒有獨立思考的權利,並不意味着要去追隨我們盟國國內最極端的那羣人。”

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解讀認爲,馬克龍在聯合記者會上的最新發言,顯示出“他不後悔”(Je ne regrette rien,法語),這是在爲其此前言論辯護,再次強調他不會在臺灣問題上成爲美國的附庸。

此前結束訪華後,馬克龍在乘專機返回法國途中接受了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的採訪,他表示,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避免捲入美中在臺灣問題上的對抗。該篇報道以《馬克龍稱歐洲必須頂住成爲“美國追隨者”的壓力》爲題指出,馬克龍受訪時強調了歐洲“戰略自主權”理論,認爲法國可能會主導落實該理論,從而成爲“第三個超級大國”。

除了這一採訪,早些時候,馬克龍在訪華期間接受法國《回聲報》專訪時,也曾振臂一呼“歐洲必須擁有戰略自主權”。他強調歐洲必須進一步推動戰略自主,成爲中美之外的“第三極”,以避免歐洲國家成爲“附庸”,最終“被歷史拋棄”。

路透社稱,馬克龍的這些言論,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也引來歐洲和美國一些政客的批評。對此,這名法國外交官認爲,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的報道標題多少有些“譁衆取寵”(sensationalist),意涵與馬克龍的觀點有一些細微差別,並沒有完全反映出馬克龍的意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