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都說AI(人工智能)最不可能顛覆的就是創意類職業,但一則廣告營銷巨頭的消息,卻讓部分創意從業者感受到了危機。

4月12日,市場傳聞藍色光標(300058)華東某部門發佈郵件,提出全面停止創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短期僱員四類相關外包支出,目的是爲了給全面擁抱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打下基礎。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藍色光標獲悉,該郵件內容屬實,是公司基於業務管理上的一個內部決策。

雖然AI早已應用於數字營銷領域,但創意設計、文案撰寫等創意型崗位,一直還是由人來主導。正因如此,藍色光標這則消息,給了市場極大刺激。4月13日,藍色光標盤中漲幅一度超過18%,收盤漲9.77%。

“這意味着那些非常基礎的設計和文案,都會被更高水平的AI創意所取代。AI爲行業的進步和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底層技術,以後對創意內容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知名藝術家、天與空董事長楊燁炘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營銷巨頭擁抱AIGC

藍色光標此次動作之所以引發關注,主要是郵件中提到的擬全面停止創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等相關外包支出,涉及的更多的是創意型工作。

郵件顯示,創意設計包括但不限於平面設計類、插畫、動畫、PPT等,暫時不包括視頻拍攝和製作類。文案撰寫包括所有文檔整理、撰寫類的外包工作,包括但不限於稿件撰寫、創意文案撰寫、創意腳本、活動相關文案撰寫等。

在外界的印象中,這些工作以往主要由人來完成,是純粹的腦力勞動,AI的介入並不深。但藍色光標在郵件中提到,停止相關外包正是爲了遏制核心能力空心化的勢頭,也爲了給全面擁抱AIGC打下基礎。

相對於外界的熱烈討論,多位廣告營銷從業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並未表現出太多訝異。

楊燁炘認爲,目前AI替代的主要是非常基礎的設計和文案。“目前很多文案、設計都習慣於找一些參考,找一些圖片,創新性不夠。AI可以提供更豐富的創意和素材,這意味着以後創意人的判斷、標準也要提到更高。”

“所以其實AI可以促進廣告創意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我覺得很有價值,這是一件好事。這樣的話大家以後能產出更多的精品,而不是做一些缺乏創新性、缺乏傳播力的營銷案例。”楊燁炘說。

結合以往公告來看,藍色光標此次舉動也並非“臨時起意”。近年來,藍色光標在公告中提到AI的內容已經明顯增多。在2020年、2021年年報中,藍色光標都曾提到一款名爲“銷博特”的工具。

藍色光標介紹,這是一款涵蓋了營銷策劃85%左右工序的產品,通過結合人工智能、統計算法和多維數據庫,可以一鍵自動化生成策劃案、消費者洞察、營銷創意等內容。

藍色光標當時表示,該平臺可以幫助營銷人員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營銷團隊在線協作的創造力。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爲,此次調整並非完全是基於AI技術發展的因素,而是公司的戰略選擇。

“藍色光標的這次調整其實是比較正常的。AI技術還不具備明顯的替代人工去撰寫創意和文案的功能,這次更多的是公司經營層面調整。”喜屏傳媒創始人姜東偉認爲,文案策劃等是藍色光標早期做的業務,隨着公司數字廣告代理等業務做大,尤其是該項業務又是非標準化且利潤不太高的業務,藍色光標對此進行調整很正常。

AI還能做點什麼?

雖然外界對此次調整反應強烈,但廣告營銷行業與AI其實早已有深度接觸和融合。尤其是在廣告更加追求精準和效率的當下,算法和AI已是數字營銷廠商開展業務的必要工具。

“數字營銷行業其實是最早大規模應用AI的領域之一,程序化廣告的算法引擎已經歷了20多年的持續迭代。”匯量科技(01860.HK)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道。

在數字營銷實踐中,AI正在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我們在社交軟件、短視頻平臺刷到的每一條廣告,背後都有AI和算法的參與。AI和算法能夠決定用戶看到什麼廣告,進而幫助廣告主優化投放成本,提升投放效果。

不過,經過近期突飛猛進的發展後,外界更關注的並不是“AI等新技術過去爲數字營銷行業帶來了什麼”,而是“AI未來能爲行業帶來什麼改變”。對此,多位業內人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匯量科技認爲,對於廣告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AI和大模型的技術融入能帶來一些方向性的發展。

“比如投放的精度會提升,帶來更好的轉換率,廣告主會增加在數字廣告方面的投放。AI還能夠自動生成廣告素材,可以更好地測試不同素材的效果並不斷迭代;此外,AI也可以讓廣告舞弊更容易被發現,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匯量科技方面表示。

當然,隨着AI、大模型的快速進步,也有不少從業者擔憂,AI及相關技術將對行業帶來更大程度的顛覆,更多的崗位將被替代。

實際上,業內更主流的看法是,短期內AI仍將是工具,起到的是提升行業生產效率、優化行業生產流程的作用。

姜東偉認爲,AI更多的還是發揮輔助功能,“AI對數字營銷的核心幫助,首先是企業生成標準化產品的能力會變強,比如生成短視頻腳本的能力;第二是生成低難度的文案素材的能力會變強,比如提煉產品賣點,AI能做這些最基礎的工作;再就是智能化的工具能夠輔助我們做一些大型的案例。”

“特別好的創意還是需要經驗、情感,需要洞察還有共情的一些東西,這纔是創意的最高追求。”楊燁炘也認爲,AI創意只是解決了底層的篩選工作而已,好的創意還是不會被AI所取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