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百億營業收入,淨利潤不到1億,誠志股份(000990.SZ)垂直墜落。

根據年報,2022年度,誠志股份實現的營業收入超過117億元,較上年小幅下降,淨利潤僅有0.53億元,同比下降近95%。

如此不堪的經營業績,究竟是爲什麼?誠志股份解釋稱,一方面,原材料等成本上漲,另一方面,產品銷量及價格下降,上下游市場擠壓,公司利潤空間大幅壓縮,導致利潤大幅下降。

誠志股份還有一項沒有重點提及,那就是資產減值,包括商譽減值在內,合計達0.55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誠志股份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曾經的激進併購後,歷經多次減值,仍然有67.55億元商譽懸頂。此外,公司債務高達35億元左右,壓力山大。

然而,誠志股份仍然在擴張。4月11日,公司發佈公告稱,2.07億元關聯收購事項完成。

扣非淨利僅0.22億爲近七年新低

誠志股份經營業績大幅變臉,讓人倍感詫異。

年報顯示,2022年,誠志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17.17億元,較上年減少4.67億元,同比下降3.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0.53億元,較上年減少9.55億元,降幅達94.7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只有0.22億元,較上年減少10.45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97.97%。

同比下降幅度超過90%,相當於從頂部垂直跌落至山谷。是什麼因素導致誠志股份經營業績如此慘淡?

2022年,誠志股份穩步落實以清潔能源產業爲核心主體,以半導體顯示材料產業和生命醫療產業爲“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公司稱,主營業務經營穩健,但受國際局勢動盪引發的能源市場供需危機、通貨膨脹加劇,以及受國內能耗雙控影響,公司清潔能源業務的主要原材料及燃料動力成本大幅上升,而氣體和烯烴產品產銷量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辛醇等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從而盈利空間大幅壓縮、毛利率出現較大幅下降,導致公司年度利潤大幅減少。

清潔能源業務是誠志股份的核心業務,貢獻超過80%以上的營業收入。公司稱,2022年,受國際局勢動盪影響,引發原料市場和產品市場劇烈波動,給公司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帶來極大挑戰。公司採取了系列措施,包括實時調整煤炭採購到貨節點和產品出貨節奏,全力以赴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實現採購成本最小化、產品利潤最大化等。儘管如此,清潔能源業務的經營壓力依然很大。

半導體顯示材料業務是誠志股份第二大業務,主要由子公司北京誠志永華承載。2021年,北京誠志永華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了15家涵蓋產業鏈下游重要客戶、產業投資人及由員工組成的有限合夥平臺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已經啓動分拆上市工作,其經營同樣承壓。

此外,公司計提資產減值,包括商譽減值在內,合計達0.55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22年的業績,是誠志股份近七年來最爲糟糕的。

2016年,雖然誠志股份的營業收入只有25.74億元,同比下降36.32%,但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11億元、0.38億元。2017年至2021年,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均超過3億元,2022年,公司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創下近七年新低。

只是,下滑幅度如此之大,讓人有些難以置信。

二級市場,誠志股份的股價走勢也不好看,2021年9月,公司股價一度達到18.98元/股。今年4月12日的收盤價爲8.96元/股,已較2021年9月的高點下跌了超過50%。

主業變動頻繁基金持續減倉

雖然2022年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大幅下降主要歸因於原材料成本上漲、產品銷量及價格下降,但不可否認,這與誠志股份主業不穩定有一定關係。

誠志股份於2000年7月登陸A股市場,上市後,公司根據市場環境變化逐步進行產業轉型,不斷明確自身定位。2016年,公司完成對南京惠生股權收購後,確立了清潔能源、顯示材料和醫療健康三大主營業務。2018年,公司將生命科技相關業務從原醫療健康板塊中拆分出來,形成了清潔能源、功能材料、醫療健康和生命科技四大產業板塊。2020年,爲穩步落實“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加強經營管理,進一步優化事業部管理體系,公司業務調整優化爲清潔能源、半導體顯示材料和生命醫療三大業務板塊。

在此期間,誠志股份曾易主。2021年12月30日,公司控股股東誠志科融的控股股東由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變更爲青島海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誠志股份的產業轉型主要是通過併購等途徑實現的。

2016年,誠志股份曾拋出一份百億併購方案,通過向誠志科融、金信卓華等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124.8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97.52億元用於向金信投資購買惠生能源99.6%的股權,27.34億元用於建設惠生能源全資子公司惠生新材料60萬噸/年MTO建設項目。

誠志股份的資產收購多爲高溢價,商譽激增就是一個有力證明。2016年,公司收購南京誠志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寶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今上顯示玻璃有限公司等,形成的商譽分別爲65.38億元、2.01億元、0.25億元,僅收購這三家公司,就新增商譽67.64億元。2019年底,公司商譽達71.98億元。

大規模併購,推動誠志股份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營業收入方面,2016年爲25.74億元,2021年達121.84億元,增長近百億。與之對應的淨利潤,起伏不定,2017年、2018年,分別爲8.09億元、8.49億元,2019年、2020年,分別爲4.43億元、3.55億元,2021年暴增至10.08億元,2022年急降至0.53億元。在這期間,公司的扣非淨利潤變動趨勢與淨利潤基本一致。

淨利潤大幅波動,與商譽減值有關。2017年至2021年,誠志股份每年都發生商譽減值,其中,2021年商譽減值達1.60億元。

截至2022年底,公司賬面上商譽還有67.55億元。一旦併購標的業績不達預期,就可能發生商譽減值。

大規模併購後,誠志股份的財務壓力徒增。截至2022年底,公司貨幣資金13.92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5.27億元,合計爲19.19億元。與之對應的長短期債務合計35.24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爲29.33億元。對比發現,公司存在較大的償債壓力。

機構似乎並不看好誠志股份的發展前景。截至2022年底,有23家基金公司持有誠志股份,合計持股數僅爲195.47萬股,佔公司流通股的0.16%。2020年底、2021年底,基金持股數分別爲842.83萬股、1210.11萬股,佔比分別爲1.01%、0.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