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在192號段商用取得階段性突破後,新晉的中國第四大5G運營商中國廣電有了更大的雄心。

4月10日,中國廣電發佈招標公告,正式啓動了今年的廣電5G USIM卡集採。招標信息顯示,中國廣電此次共集採3400萬張5G USIM卡,其中包括1800萬張普通USIM卡、1400萬張消費級插拔物聯網卡和200萬張工業級貼片物聯網卡。

USIM全稱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戶識別卡),相比目前智能手機主流搭載的SIM卡,除能夠支持多應用之外,USIM卡還在安全性方面對算法進行了升級,並增加了卡對網絡的認證功能,這種雙向認證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對卡片的攻擊,因此,USIM也被視作升級版SIM卡。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6月,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曾發佈《中國廣電5G標準普通USIM卡採購項目招標結果公告》,宣佈採購2000萬張5G標準普通USIM卡。而與2022年的採購不同,今年集採增加了1600萬張物聯網卡,而這也是迄今中國廣電最大規模的5G物聯網卡集採。

對於此次增採物聯網卡的意圖,記者也向中國廣電方面進行了瞭解,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覆。但有接近中國廣電的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核心業務集中於數字家庭,中國廣電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物聯網業務。此次採購,可以看作中國廣電在此領域的又一主動嘗試。

押注物聯網

“相比於三大傳統運營商的強勢,後發進入5G賽道的中國廣電能夠競爭的業務不是很多,而物聯網算是其中一個。”C114通信網主編周桂軍向記者表示,不管是網絡業務還是雲計算,中國廣電暫時都無力與三大運營商抗衡,想在未來5G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找準突破口非常關鍵。

而物聯網正是中國廣電選中的領域之一。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移動物聯網以窄帶物聯網NB-IoT爲主,而在現有的存量NB-IoT物聯網連接中,運營商2G、3G連接佔據了較大份額,在新增物聯網連接中的佔比更是接近20%。

廣電產業分析師吳純勇向記者表示,隨着網絡代際演進,傳統三大運營商普遍都要將2G/3G物聯網業務向4G/5G進行遷移轉網過渡,從而爲800MHz、900MHz等低頻黃金頻段留出空間。但中國廣電的700MHz頻段由於此前已被納入5G國際標準,因此天生具備發展5G物聯網的優勢,省去了向其他頻段遷移的成本。

公開信息顯示,作爲發展移動通信和物聯網的黃金頻段,700MHz頻段具有信號傳播損耗低、覆蓋廣、穿透力強、組網成本低等優勢,和NB-IoT物聯網廣域低功耗特性的非常契合,非常適合作爲5G及物聯網的底層覆蓋網絡,也爲後續廣電5G及物聯網連續覆蓋提供了可能性。

更爲利好的是,我國移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態勢爲中國廣電提供了積極前景。據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1—8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22年8月末,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16.98億戶,較移動電話用戶16.78億戶多出2000萬戶,首度實現“物聯”超“人聯”,佔比達50.3%。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認爲,“物超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物超人”初步體現了物聯網的規模效應,將爲下一步快速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而在政策方面,根據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等8個部門印發的《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底,我國將在國內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支持面向“5G+物聯網”,充分利用5G網絡的高可靠、低時延、大連接特點,豐富通信技術供給,拓展物聯網應用場景。

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爲,移動物聯網市場正在迸發出巨大的紅利空間,市場需求極其旺盛,作爲新晉5G運營商,中國廣電全力部署衝刺物聯網,也是合乎產業競爭邏輯的選項。

行業應用成競爭主戰場

雖然在物聯網領域雄心勃勃,但對於中國廣電而言,三大運營商的競爭壓力顯然不可小覷。

根據三大運營商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超過12億;中國電信物聯網用戶超4億,其中NB-IoT用戶超2億,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NB-IoT運營商,也是全球首個NB-IoT用戶破億的運營商;而中國聯通物聯網連接規模達3.66億,在全國11省市縣實現了“物超人”。

“從連接規模上看,中國移動目前遙遙領先,但移動物聯網其實還是個藍海市場,如果考慮到目前垂直行業應用的市場空間還未完全打開,那四家的差距並不算大。”一位運營商人士向記者表示,物聯網作爲5G行業應用的關鍵使能技術,與後者的發展深度綁定。

記者注意到,在“2022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總經理劉堅曾表示,物聯網連接數實現“物超人”將帶來兩個變革,一是連接將從“量變”走向“質變”,物聯網應用正從消費型向產業型轉移,將開創價值增長的新藍海;二是數據將爆發式增長,數據作爲生產要素的作用越發顯現,將打開數據運營的新空間。

在此背景下,產業應用已成爲運營商物聯網競爭的主戰場。工信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應用方面,NB-IoT已形成水錶、氣表、煙感、追蹤類4個千萬級應用,白電、路燈、停車、農業等7個百萬級應用。同時,國內4G Cat1從2019年底開始發力,出貨量增長迅速。此外,5G應用創新活躍。2022年“綻放杯”大賽項目數量大幅增長,整體突破2.8萬個;5G應用成熟度大幅提升,“商業落地”和 “解決方案可複製”項目佔比超過50%。

“這也意味着,移動物聯網的競爭,其實不單單是連接數的競爭,也包括研發5G應用的技術能力的競爭。”周桂軍向記者表示,在這個領域想趕超三大運營商,對中國廣電的挑戰度還是很高的。

以中國移動爲例,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自研蜂窩模組出貨量位列全球第四,自研的RISC-V芯片已量產兩款,各類芯片累計出貨超過1億顆,OneOS物聯網操作系統應用終端規模超過3000萬臺。

周桂軍表示,想在物聯網領域和三大運營商掰手腕,中國廣電未來還是要着力於提高產業基礎的研發能力,而這不是在短期內就能實現的。

廣電的5G藍圖

在瞄準物聯網的同時,中國廣電也在加大5G全領域的佈局。從固移融合到共建共享,中國廣電的5G藍圖正在逐步清晰。

具體戰略方面,中國廣電董事長宋起柱在參加2月舉行的202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明確表示,首先,中國廣電將通過固移融合戰略,三年內發展5000萬移動用戶;其次,堅持網絡共建共享戰略,持續提高偏遠地區的覆蓋,做大做強綠色網絡;最後,爲支持5G、家庭寬帶、企業專線等業務發展,建設全國性骨幹承載網。

據吳純勇介紹,固移融合,其實屬於中國廣電固移融合寬帶集約化運營戰略三步走計劃的第二階段。在該階段,中國廣電的主要工作是建好全國的骨幹傳輸環網,實現三大運營商建立互聯互通;同時在試點省份構建起融合CDN、融媒雲、實時音視頻等雲服務能力;此外,還要能推進5G大小屏和5G NR廣播等業務試點。

根據既有規劃,吳純勇表示,當前中國廣電則身處整合運營階段。一方面是有效推進對各省網的內容資源建設,另一方面則是編制統一的寬帶服務質量標準和運營標準,推進各省搭建部署智能分析調度系統和質量感知系統。

而爲了儘快形成5G商用競爭力,業務網絡也成爲中國廣電當前的核心工作。在年初舉行“中國廣電2023年度工作會議”上,中國廣電方面確定,2023年將加快建成廣電5G業務網、固定語音業務網、互聯網業務網、廣播電視業務網等四張全國性業務網,形成“1+4”運營管理格局。

“中國廣電目前的5G推進度整體算是較爲理想的。”周桂軍表示,在業內評價維度,700MHz頻段的推進和192號段的放號量是衡量中國廣電5G戰略的共識,而這兩方面,中國廣電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公開信息顯示,從2021年啓動全國地面數字電視700MHz頻率遷移工程,中國廣電歷時9個月,協調6000餘個臺站單位、完成了覆蓋全國的10000餘個廣播電視頻道頻率遷移。2022年6月27日,中國廣電啓動192號段的業務放號,歷時6個月時間,發展了650萬全國用戶。

長遠來看,中國廣電的目標則是雲網融合。其中,便包括加強在全國的IDC資源建設。實現“中心+省+市”的內容網絡建設,最終能擁有靈活、敏捷的雲業務支撐能力,在區域核心省份或部分重要省份構建雲服務能力,並實現全網雲服務能力覆蓋,能擁有2~3個具備廣電特色的主打雲網融合業務並能在全國推行。據悉,這一目標將在2024~2025年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