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陳俊傑    

雖然同時經營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但身爲中國家紡行業第一家整體上市企業的孚日股份(SZ002083,股價4.3元,市值37.51億元),在2022年的效益並不如意。

4月18日,孚日股份發佈的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共實現營業收入52.48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歸母淨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25.46%。

對於業績下降原因,孚日股份未做具體解釋,但在財報中提到:2022年,全球經濟持續通脹,大宗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人民幣匯率急劇波動,經濟下行,許多超預期因素持續衝擊實體經濟,行業經歷嚴峻考驗。

從主營業務來看,孚日股份主要經營模式是採購國內外棉花用於生產毛巾、牀上用品、裝飾布等家紡產品,在國內市場通過自建渠道、在國際市場主要通過客戶渠道進行全球銷售。

不過,2022年,面對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中國紡織工業穩中有進,整體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在行業整體規模優勢與體系優勢明顯面前,孚日股份去年的表現卻有些另類。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相關數據統計,2022年全行業3.6萬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5.2萬億元,纖維加工總量、出口規模穩居世界首位。202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再創新高,達3409億美元,同比增長2.5%。

對於2022年外貿對行業的影響,孚日股份提到,出口市場更加多元,貿易結構更趨合理。2022年東盟首次成爲行業第一大出口市場,東盟市場對行業的出口增長貢獻率高達50%以上,帶動RCEP出口增長貢獻率提升至60%以上。同時,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成爲重要動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外貿市場創新高的同時,孚日股份2022年的外銷市場增幅卻不如內銷。數據顯示,孚日股份2022年外銷佔總營收的62.01%,對應金額爲32.54億元,同比增長0.89%,低於內銷3.23%的增幅。

在經營風險中,孚日股份提到,公司產品以外銷爲主,各年度外銷佔比平均超過 60%。公司近年來加大了國內品牌建設力度、逐步提升國內銷售收入及其佔比。因此,公司在國內、國外紡織品市場競爭中均面對較多的競爭者,存在因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

除了外銷增幅低於內銷外,如果從分行業來看,在孚日股份分行業構成中,家紡行業去年雖實現營收38.08億元,但同比下降6.53%。

在孚日股份的業務佔比中,家紡行業的佔比超過7成,而這項主業的不景氣,也直接影響到產能利用率的下降。數據顯示,孚日股份2022年產能利用率同比變動超過10%,原因則是“國內受經濟下行影響,國外受通貨膨脹及戰爭影響,導致銷售量減少,從而產量降低,所以產能利用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紡行業表現不佳的同時,孚日股份去年的閉店數量也遠超新開門店數量。數據顯示,孚日股份2022年直營門店新開4家,但因銷售未達預期/商場破產倒閉,去年關閉門店數量達到14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