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激進狂購後,汪天祥還在爲後遺症買單。

2022年,福安藥業(300194.SZ)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5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爲盈。

但2.05億元的淨利潤,仍不及2016年的水平。與之相對的是,2016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了87%。

淨利潤與營業收入爲何背離?是汪天祥推動的激進併購留下的後遺症在作祟。

此前,藉助大舉併購,福安藥業的營業收入增長了,但高溢價收購的結果,是商譽高懸,進而是商譽減值。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福安藥業的商譽在此前已經減值8億元的情況下,2022年再度減值約0.23億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賬面上還有4.86億元商譽,風險潛存。

營收“進”淨利“退”

看似完成了逆襲,實現了扭虧爲盈,實際上,福安藥業真實盈利能力在倒退。

根據年報,2022年,福安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4.22億元,與上年相比減少0.31億元,降幅爲1.28%。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爲2.0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61億元,均實現扭虧爲盈,同比增長168.91%、149.86%。

這樣的經營業績數據,看上去還算漂亮。但細究起來,並不如意。

2021年,福安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4.53億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虧損2.97億元、3.23億元,同比盈轉虧,下降幅度爲241.81%、273.59%。

2021年的大幅虧損,主要是因資產減值。當年,公司計提美國項目資產減值6.23億元(影響淨利潤3.17億元),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01億元。如果剔除這兩大減值事項影響,當年的淨利潤爲2.21億元。

由此看來,2022年,公司實現淨利潤2.05億元,真實盈利能力是不及2021年的。

始於2016年,福安藥業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上了一個大臺階。2016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97億元、20.91億元、26.69億元、27.81億元、23.68億元,同比變動83.17%、61.20%、27.67%、4.18%、-14.83%。總體而言,2016年至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87%,如果剔除疫情影響,2022年的營業收入較2016年翻倍基本上沒有問題。

上述同期,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爲2.22億元、2.85億元、-3.60億元、2.93億元、2.09億元,同比變動242%、28.32%、-226.39%、181.35%、-28.50%,波動幅度較大;扣非淨利潤分別爲2.15億元、2.63億元、-3.83億元、2.59億元、1.86億元,跟淨利潤的變動趨勢基本一致。

對比發現,2022年,公司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均不及2016年。據此判斷,公司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均在波動中開了倒車。

是什麼原因導致營業收入增長、淨利潤後退的呢?

福安藥業曾收購了多家公司,這些標的公司貢獻推動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而溢價併購形成鉅額商譽,在標的業績未達標之時,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等導致淨利潤波動、下滑。

2018年、2021年,公司相繼計提商譽減值6.07億元、2億元,合計已經計提了8.07億元,也是在這兩個年度,公司均出現虧損。

近40%營業收入被用於營銷推廣

因爲頻頻追熱點,福安藥業曾備受市場關注。

福安藥業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主營抗生素的企業,於2011年3月22日登陸深交所。因爲業績不佳,汪天祥推動福安藥業外延式擴張。

2014年,福安藥業作價約6億元收購佐炫礦業30%股權、天衡藥業100%股權兩家公司。2015年,公司作價15億元收購只楚藥業100%股權。高溢價併購之下,2016年底,公司商譽達13.15億元。

時隔8年,儘管福安藥業多次計提商譽減值,但在2022年,仍然計提了0.23億元商譽減值準備。計提了超8億元商譽,到2022年底,福安藥業商譽還有4.86億元,風險潛在。

作爲一家醫藥企業,福安藥業對營銷的重視程度遠高於研發。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1.43億元,銷售費用8.81億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5.90%、36.37%。銷售費用中,學術推廣等營銷推廣費合計約爲8.10億元,佔銷售費用的91.95%,佔營業收入的33.44%。

近幾年,福安藥業的銷售費用明顯壓縮。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爲12.12億元、10.67億元、10.22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43.58%、45.06%、41.66%。根據營銷推廣費佔銷售費用的比重,近幾年,公司基本上將40%的營業收入用於營銷推廣。

對比發現,銷售費用及其佔比遠遠高於研發費用。

福安藥業稱,公司堅持“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儲備一代”的科研方針,堅持“自主創新爲主,產學研合作與產品引進相結合”的研發模式。其實,公司的研發費用並無明顯增長,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就達到1.20億元,到2022年,也僅增長至1.43億元。

研發人員方面,2022年,福安藥業的研發人員數量爲565人,佔員工總數的17.50%。

不可否認,鉅額營銷推廣費吞噬了淨利潤,也是導致業績欠佳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福安藥業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汪天祥曾擇機進行了減持套現。2015年至2019年,在股價高點時,汪天祥及其子汪璐通過多種途徑減持,合計套現超過8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