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延續去年增長勢頭,華工科技(000988.SZ)業績穩步提升。

4月16日晚間,華工科技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5億元,同比減少6.76%;淨利潤3.08億元,同比增長36.34%。

自去年以來,華工科技聚焦新能源、智能製造兩大增長極,光模塊業務也表現亮眼,三大核心業務全面開花。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120.11億元、歸母淨利潤9.06億元,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公司的盈利能力、經營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二級市場方面,華工科技今年以來也表現不俗,尤其是進入4月以來,股票價格持續走高。截至4月18日收盤,華工科技股價報32.68元/股,較去年底增長99%。

拓展新能源打造重要增長極

作爲華中地區首家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華工科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爲重要支撐的智能製造裝備業務,以信息通信技術爲重要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爲重要支撐的傳感器業務格局。

一季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工科技實現營收26.6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8.58億元減少6.76%;不過淨利潤爲3.08億元,同比增長36.34%;歸母扣非淨利潤爲27.63億元,同比增長33.17%。

報告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由負轉正,爲2.27億元,同比增長266.32%。華工科技表示,主要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大幅增長所致。

從近5年的財務數據來看,華工科技的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盈利能力不斷提升。2018—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爲52.33億元、54.60億元、61.38億元、101.7億元、120.1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84億元、5.03億元、5.50億元、7.61億元、9.06億元,連續5年保持增長。

2022年,華工科技聚焦“感知、聯接、智能製造”三大核心業務,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拓展新能源、智能製造兩大增長極。從營收構成來看,計算機和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務2022年實現營收89.99億元,佔比74.92%,爲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傳感器及感知材料製造營收28.93億元,佔比24.09%。

受益於近年來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公司智能製造業務圍繞新能源、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船舶等重點行業,大力開拓市場,銷售重心轉向新能源汽車及其產業鏈。2022年,公司應用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激光加工裝備收入同比增長71%,智能裝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淨利潤同比增長73%。數據顯示,公司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提供的產品收入在2022年已超過21億元,產品利潤超過5億元,較2021年增長幅度超 100%。

光模塊表現亮眼多款產品批量交付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近期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數字經濟、半導體產業發展,市場信心持續提振,半導體板塊持續上漲帶動產業鏈相關公司股價節節攀升。截至4月18日收盤,華工科技股價報32.68元/股,較去年底增長99%。

作爲全球最大的光模塊生產廠商之一,去年以來華工科技基於“光聯接+無線聯接”戰略,着力實現業務全面向高端轉型。

在數通中心業務領域,實現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2022年收入同比增長470%;100G/200G/400G全系列光模塊批量交付,進入海內外多家頭部互聯網廠商;應用於超大規模雲數據中心800G硅光模塊,也已於2022第三季度正式推向市場。

5G業務領域,公司光模塊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1%,5G無線小站產品向更高端邁進。接入網業務領域,下一代25GPON光模塊產品已與客戶開展聯調,50GPON啓動產品佈局。

另外,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聯接產品技術路線逐漸明晰,將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公司全球光器件供應商排名躍升至第八位,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淨利潤大幅增長。

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針對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公司通過不斷完善產業鏈上下游佈局,保障產業鏈安全,同時通過積極開拓全球市場,努力降低海外市場的運營風險。

據介紹,華工科技預計光模塊產品今年在北美的銷售收入有望達到1.5億美元規模,其中大概約8成是用於AI的光模塊,出貨產品從100G、200G、400G、800G全覆蓋,並確定了1.6T產品研發計劃。在頭部客戶方面,公司跟英偉達、微軟、ARISTA、Meta(原Facebook)、Intel諾基亞(IPR)也進行了良好的對接,預計今年內在北美大客戶方面能夠獲取一定的份額。

此外,公司的相干光模塊產品在北美市場表現亮眼,在全球第一個推出了400GZR+PRO產品,在發射光功率、接收靈敏度、光的性噪比方面優於業界水平,技術上處於領先,已經得到了十幾家客戶的關注,開始送樣並收穫小批量訂單。

該負責人指出,相干光模塊業務預計今年也能實現較好發展,以往相干光模塊市場容量不大,但去年已經提升到約10億美元規模,預計今年能夠達到20億美元至25億美元,並且後續可能逐步增長到每年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是公司未來可能形成較大增長的業務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