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爲什麼愛用瓷枕?相比於柔軟的枕頭,瓷枕過於堅硬,枕着會舒適嗎?這令許多人不解。

在武陟縣博物館,珍藏着三件瓷枕,分別是唐代黃釉褐花瓷枕、宋代綠釉刻花瓷枕、元代白釉瓷枕。每件瓷枕都顏色鮮亮、刻花精美,器型小巧美麗。透過這三件瓷枕,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唐宋元時期焦作地區瓷器製造的發達史,而且還能瞭解古人的睡眠習慣。

宋綠釉刻花瓷枕。(武陟縣博物館供圖)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枕頭作爲人們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伴隨着人的一生一世,生生不息。其中,瓷枕以其獨具匠心的時代特徵,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譜寫了一曲燦爛輝煌的華章。

枕頭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至舊石器時代的中期,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枕頭的作用。關於枕頭的描述,我們現在最早見於《禮記》,後來《詩經·陳風》中記載:“有美一人,碩大且儼。棄寐無爲,輾轉伏枕。”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國墓出土的木枕頭,以及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內的絲綢枕頭,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枕頭實物。由此可見,古人的枕頭已經有了軟硬之分。

據有關資料佐證,“枕頭”的名字由三國時期曹操所創。一天夜裏,曹操在中軍帳中挑燈夜讀,到三更時分有些犯困,未曾寬衣,稀裏糊塗地頭枕着裝兵書的木匣子就睡着了。旁邊的書童有點驚訝,看到曹操睡得如此香甜也不便打擾,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曹操起來精神飽滿。書童心想:“丞相昨晚睡得這麼好,莫非是那木匣子的功勞。”隨後,書童依照木匣子的形狀,用布料軟物製作出一種墊頭的用具獻給曹操,曹操問道:“此爲何物?”書童道:“回稟丞相,這是用來墊頭的就寢臥具。”曹操聽後認爲名字太長了,隨即取名“枕頭”。由此,枕頭一詞流傳至今。

唐黃釉褐花瓷枕。(武陟縣博物館供圖)

瓷枕即瓷質的枕頭,枕上多用彩釉繪成精美的圖畫或題詩賦詞,按用途可分爲實用枕、隨葬用枕以及醫用脈枕。瓷枕始燒於隋代,唐代時流行起來,採用的裝飾技法主要有絞胎、三彩、印花、釉下彩等。宋金元時期,瓷枕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日常用器,並出現了新的樣式。明清以後,隨着更爲優異的制枕材料的出現,硬枕逐漸被蠶絲、素絹等軟枕所替代,瓷枕開始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主要用作陪葬器。

瓷枕的造型優美,種類繁多,其形制有六角形、八方形、長方形、腰圓形、雲頭形、花瓣形、雞心形、橢圓形、孩童形、動物形等種類。內容豐富多彩,紋飾有動植物紋、人物紋、山水紋、文字紋等裝飾。瓷枕的造型與紋飾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文化、習俗、時尚、追求等。

瓷枕之所以在古代備受寵愛,自有它的過“枕”之處。堅硬的瓷枕對脊柱有很好的支撐性,能有效地預防頸椎病。在炎熱的夏天,對沒有風扇、沒有空調的古人來說,冰涼的瓷枕,可以起到消暑的作用。北宋詩人張耒在《謝黃師是惠碧瓷枕》中寫道:“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冷泥丸驚。”對於瓷枕的消暑功能讚賞有加,也印證了古人用瓷枕消暑的事實。藥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另外,古人無論男女都有厚厚的髮髻,睡瓷枕可以更好地保護髮型,減少勞煩梳妝。

因而,如今人們普遍認爲瓷枕就是陪葬的冥器,此觀點有失偏頗。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萬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