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9日訊(編輯 周子意)週二(4月18日),華爾街大行高盛公佈了第一季度財報,整體營收低於分析師預期,當日股價應聲下挫。

公司一季度整體營收下降5%,至122.2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27.9億美元;淨利潤同比減少18%,至32.3億美元,合每股收益8.79美元,高於Refinitiv分析師預期的每股8.10美元。

截至當日收盤,高盛股價收跌1.7%,收於每股333.91美元。

固收業務表現不佳

去年高盛集團曾對公司結構進行了一次重組,將原先的四大業務板塊重整爲三大板塊:全球銀行與市場板塊、資產和財富管理板塊、平臺解決方案板塊。

此次財報數據顯示,全球銀行與市場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資產和財富管理板塊同比上揚24%,平臺解決方案板塊同比大漲110%。

所以說,高盛一季度的營收下降主要歸咎於全球銀行與市場板塊的不佳表現。

Oppenheimer & Co的銀行業分析師Chris Kotowski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營收低於預期主要由於FICC交易和股票投資業務,這兩者都相對不穩定。”

從全球銀行與市場板塊細分來看,由於外匯和大宗商品的交易減少,高盛的固定收益交易收入下降17%,至39.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投行業務收入依舊疲弱,同比下降26%,至15.8億美元,稍好於分析師14.4億美元的預期;股票交易收入同比下滑7%,至30.2億美元,也稍高於分析師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是高盛固定收益業務表現最好的時期之一。

Argus Research分析師Stephen Biggar對此表示,“與其他銀行相比,高盛的交易業務異常疲弱,而且未來不太可能以第一季的速度持續下去,因此我們預期業績會進一步走軟。

作爲高盛的同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一季度業績好於預期,部分原因是固定收益交易表現強勁。

此外,美國銀行週二早些時候透露,其固定收益交易營收意外大漲近30%,此前分析師預期的是小幅下滑。

好壞參半的業績

高盛其他部門的業績好壞參半,其資產和財富管理板塊隨同比上漲24%至32.2億美元,但低於37億美元的預期。

這主要是由於高盛此前關閉在線零售銀行平臺Marcus業務所帶來的損失,這同樣也拉低了高盛一季度的整體營收。

由於Marcus平臺持續虧損,高盛此前決定出售Marcus的部分貸款組合並把其餘貸款組合劃歸至待售資產,這給高盛集團帶來約4.7億美元損失。

Stephen Biggar表示,“他們正在重新規劃部分業務,退出貸款業務,專注於存款業務…這讓高盛在消費市場陷入了尷尬境地。”

同行表現

本財報季迄今爲止,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大型銀行均報告了超預期的表現,這得益於硅谷銀行破產後存款大規模湧入寺大銀行。

不過,零售金融業務在高盛所佔的比重很小,並且還在不斷縮小,因此這波存款大搬家中,高盛收穫紅利有限。

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所羅門(David Solomon)在18日舉行的電話會議上稱,高盛集團已經開始啓動程序以出售其在2021年收購了在線貸款平臺GreenSky。

相較於收入更多元化的競爭對手,高盛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交易和投資銀行業務。

所以對於高盛來說,人們將更多地關注其交易和投資銀行業務,以及該行對今年剩餘時間的預期。

此外,同樣以投行業務爲主的摩根士丹利,將於本週三(4月19日)公佈一季度業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