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中國外匯》記者 榮蓉 韓英彤 白琳

要點

堅持以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爲基礎,政策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爲人民幣跨境使用“架橋鋪路”,金融機構與企業合力跑出“加速度”。

2023年春,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喜訊吹開“滿園春色”,人民幣國際化的“拼圖”不斷鋪展開來。3月,中海油與道達爾能源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完成國內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石油天然氣(LNG)採購交易。4月,中國工商銀行(巴西)有限公司成功辦理首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在巴西市場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取得實際進展。

人民幣國際化經過十餘年發展,從量的突破到質的提升。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2022年,跨境人民幣收付規模爲42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3.4倍。人民幣在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的佔比接近50%。人民銀行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29個國家和地區有31 家境外人民幣清算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如何理解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階段和新任務,“從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表明人民幣國際化從探索和累積經驗的穩慎階段步入了制度設計與行動的有序推進新階段,反映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和市場需求進一步積極向好。”中國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王曉表示。

人民幣跨境使用優勢凸顯 市場需求持續升溫

浙江金華一家主要經營汽車配件出口的商貿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客戶之間一直以來都以美元作爲結算貨幣。然而,2022年上半年,美元匯率大幅波動,汽車配件貿易利潤本就較低,貿易雙方對最終貨物定價難以達成一致。浙商銀行業務人員從匯率波動、離岸價格、匯兌成本等角度入手,引導企業採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方式,以規避因人民幣和外幣間的匯率波動帶來損失,降低結算匯兌成本。業務人員告訴記者,企業在“首啖”體驗成功後,如今與印尼客戶90%以上交易量都採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方式。

2022年以來,面對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衝突、金融制裁頻繁動用、美歐銀行風險事件爆發等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人民幣的“穩”和“韌”進一步彰顯。

截至2023年4月15日,美聯儲連續加息9次,累計加息幅度達475個基點,美元融資成本大幅抬升。主要國際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市場主體規避匯率風險的需求增加。人民幣跨境使用在規避匯率風險、降低融資成本、節約匯兌成本方面的優勢得以凸顯,市場需求日漸升溫。加之,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國際投資者對內地金融市場和人民幣資產的認可度和參與度都大大提高。“我們觀察到,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極大地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也促進了中國的跨境雙向資本流動。同時,使用人民幣結算的貿易資產和清算顯示出加速的情況。”渣打銀行交易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多家銀行認爲當前是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機遇期和窗口期。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孫劍波指出,近一段時期以來,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加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在合理波動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穩步增長,資本市場持續開放,增強了境外投資者的信心,企業使用人民幣交易結算的意願進一步增強。這些都有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有助於增強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滙豐銀行藉助遍佈全球的業務網絡,在50多個市場開展人民幣業務。滙豐中國環球支付方案部董事總經理曾愫深有體會,“隨着共建‘一帶一路’的高質量推進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合作的深化,中國與相關地區的經貿關係日益緊密,使得人民幣在這些地區的接受度穩步提高,帶動人民幣在這些地區的跨境使用規模快速上升。疊加目前人民幣利率水平處於歷史低位的利率環境,可以抓住人民幣融資成本低這一優勢,提升人民幣跨境融資功能,所以我們認爲當前是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良好時機。”

長期來看,渣打銀行交易銀行負責人表示,能預見到更多資本市場開放帶來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機會,包括近期將大宗期貨和期權納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投資範圍以及更加互聯互通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將帶來國際貿易結算和人民幣投資的進一步上升,併爲以人民幣計價資產的國際需求提供長期支持。

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使用便利性不斷提升

人民幣國際化堅持以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爲基礎。政策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爲人民幣跨境使用“架橋鋪路”,金融機構與企業合力跑出“加速度”。

2020年12月,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國資委、銀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銀髮〔2020〕330號),圍繞實體經濟需求,推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進一步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流程,優化跨境人民幣投融資管理等。2022年6月,人民銀行印發《關於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通知》(銀髮〔2022〕139號),發揮跨境人民幣結算作用,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2023年1月,商務部和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商財函〔2023〕1號),進一步便利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使用,更好滿足經貿企業交易結算、投融資、風險管理等市場需求。

各家銀行積極落實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政策,實踐開展數字化跨境人民幣單證審覈,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積極性、體驗感和獲得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深圳一家主要服務於全球科技和消費電子領先企業的上市公司,業務涵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涉及多種結算方式和交易幣種。然而,隨着業務量快速增長,交易筆數多、金額大,貿易單據資料繁多,對業務便利性提出更高要求。招商銀行業務人員瞭解到客戶業務需求後,結合相關政策要求,充分審查企業主體資質,對企業交易背景真實性和合規性進行盡職調查,幫助企業申請成爲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使企業能夠享受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服務方案。

商業銀行在實踐探索中依託全球機構佈局和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發揮跨境撮合平臺的鏈接功能,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建行倫敦分行是亞洲之外最大規模的人民幣清算行,2022年結合撮合活動舉辦了6場人民幣業務推介活動,通過聚焦綠色、新能源、資本市場互通等主題,提高人民幣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建行蘇黎世分行撮合蘇黎世州政府及兩家當地醫院從我國境內採購醫療物資,最終客戶選擇了人民幣結算。蘇黎世州政府表示,使用人民幣結算經濟高效、節約成本,保障了醫療物資的及時供應。

渣打銀行在全球近40個市場,涵蓋東盟及南亞、歐美、中東及非洲等地區,提供全面的人民幣服務。“我們圍繞重點行業,在海外分行爲重點跨境企業開戶時,積極推廣配套人民幣結算賬戶的開立,旨在推動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場景,培養企業的人民幣結算習慣,提升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渣打銀行交易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還在全球範圍內積極開拓CFETS外匯交易業務,讓離岸的公司客戶能夠有機會接觸在岸的人民幣外匯產品,在貿易中享受更優惠的匯率。截至2023年4月,已經在20多個海外市場完成了CFETS FX的設置。”

在融資渠道方面,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貸款等顯現出低成本的優勢,爲銀行拓展業務帶來契機。此外,境外機構在我國境內發行的“熊貓債”,以及離岸市場發行的“點心債”等人民幣融資需求也更加旺盛。各家銀行通過境內外機構聯動,利用低成本人民幣融資,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在外幣利率高企的背景下,上海自貿區的人民幣自貿區債券能夠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發債成本、規避匯率波動風險,2022年以來也呈現爆發之勢。”浙商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黃文玲告訴記者,“我們積極與香港分行聯動,引導企業發行人民幣自貿區債券,2022年累計爲境內企業辦理人民幣自貿區債券承銷50餘億元,幫助企業有效應對美元加息影響。”

當前,我國持續加強本外幣協同管理,企業境外放款、銀行境外貸款、全口徑跨境融資和跨境企業集團資金池等業務正逐步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調研中,銀行亦希望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項下進一步統一本外幣便利化政策標準。

進一步打通人民幣跨境循環

人民幣跨境使用不僅要“流出去”,還要能在境外“沉下來”。儘管人民幣跨境使用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實際業務開展中仍有難點痛點尚待破解。

如今,境內市場主體使用跨境人民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有所提升。但是,境外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和接受仍然是一個需要長期培育的過程。對銀行的調研顯示,人民幣跨境使用中,境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相對偏弱,在交易幣種的選擇上,較爲強勢的交易對手方接受人民幣計價結算仍有難度。尤其是在境外企業與境內不存在關聯的情況下,境外交易對手方仍然傾向於使用當地貨幣或美元計價。“比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領域,境內企業往往主要負責生產而非研發,沒有定價權;中小型進出口企業在國際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缺乏選擇結算幣種的主導權。”銀行業務人員表示。對此,黃文玲建議,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自主研發進行技術創新,引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由單純代工生產向“研發+生產”轉變,提升定價權、話語權。

人民幣從跨境使用再到境外使用環節,還要面對多重問題。一是如何讓對方“拿得住”。目前,境外交易對手方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不強。由於部分國家在當地無法將人民幣與當地貨幣進行直接兌換,匯率避險工具較少,境外交易對手方多數情況下會將收到的人民幣兌換成外幣。二是如何“沉下來”。離岸人民幣市場成熟度依然不足,存在金融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人民幣金融產品不夠豐富、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導致人民幣在當地不能充分流動起來。這也是境外使用者不願把人民幣留在手裏的重要原因。

此外,銀行開展業務中發現,部分周邊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存在形形色色的外匯管制,對人民幣資金進出和境外使用造成限制。企業在當地開展經營活動使用人民幣、兌換人民幣匯回國內等方面存在較多障礙。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減少人民幣在其他國家跨境使用的制度障礙。

如何促進人民幣融資和交易渠道,拓展離岸人民幣的交易、清算、投融資等功能,進一步打通人民幣跨境資金循環,是市場主體關注的深層次話題,也是未來的努力方向。曾愫建議,“可通過拓寬海外使用人民幣的場景、增加海外人民幣投融資的渠道,提升境外企業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同時通過貨幣互換協議保持海外人民幣的流動性。”

在豐富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方面,民生銀行交易銀行部負責人徐峯建議,推出更多的人民幣對小幣種金融產品,完善小幣種交易服務體系,提升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的供給,進一步優化離岸人民幣清算體系。同時,強化人民幣大宗商品計價功能,促進我國在海外形成較大規模鐵礦石人民幣、石油人民幣、天然氣人民幣的沉澱和流通,推動更多的大宗商品以人民幣計價,加大全球貿易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佔比。

風好正是揚帆時,快馬加鞭再奮蹄。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國際化使用的網絡效應,但人民幣國際化仍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重而道遠。在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集“小成”爲“大成”,方能行穩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