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人員掃描大屏二維碼,查看“穀雨英才·職選茅臺”引才公告。

《一抹從歷史中走來的人才綠茵》詩歌朗誦。

參會嘉賓參觀茅臺人才發展之路。

看着大屏幕上的茅臺發展歷程,白髮如雪的季克良回想起在茅臺工作的日夜,心裏泛起層層漣漪,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做酒既需要科學,更需要人才!”當天上午,已經84歲高齡的季克良登上舞臺,講述自身愛崗敬業的故事時,身板筆直、銀髮濃密、眼神英朗。

59年前,25歲的季克良從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工程系發酵專業畢業,作爲輕工部爲振興茅臺派遣的新興科技人才力量來到茅臺酒廠,一干就是一輩子。

這位中國白酒的標誌性人物,於茅臺,始終是退而不休的匠心師者。去年3月,茅臺集團在科創大會上隆重舉行了技術技能人才返聘儀式,丁雄軍親自向季克良頒發聘用證書。每個月,他都會主動去茅臺各個車間轉一轉。

“隨着茅臺的生產、技術、質量、科研這些工作結合多了,深深感到茅臺的工藝除了特殊之外飽含了科學,茅臺發展依靠科學,更需要懂科學的人才。”季克良說,讓傳承越來越傳統,讓創新越來越現代,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提高自己超越前人,把茅臺這個民族品牌搞得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建廠之初39人的小作坊,到如今近3.9萬人的現代化大型企業,茅臺種下第一棵人才“樹”後,歷經70餘年澆灌滋潤,人才“樹”匯聚成“林”,企業也成爲各方人才大展身手的沃土。

近年來,茅臺集團牢固樹立“員工是最寶貴的財富、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的人才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常規舉措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千方百計引才育才,真心實意敬才愛才,在人才建設上邁出關鍵步伐、取得顯著成效。

特別是2022年,茅臺集團在穀雨時節前後,開展一系列聲勢浩大的“人才日”系列活動,出臺《關於加快推進人才體系和創新高地建設的意見》等10餘項制度文件,成體系推進人才發展“五項計劃”和引育留用“四項工程”,人才工作頂層設計日益完善。

一年來,茅臺人才工作成績顯著,令人矚目:60名高層次人才加入茅臺,遴選183名後備人才開展集中培養,50名青年品評人才脫穎而出,39人斬獲國家、省級技能競賽獎,6名退休技術技能人才返聘回廠,3名人才獲評第三屆“中國釀酒大師”,1名人才入選貴州省“千”層次人才,集團碩士及以上學歷員工同比增長21%。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茅臺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具體體現,更是茅臺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揭榜掛帥”和“賽馬”制度,深化“工匠八步”培養體系,開展專業化提升行動,全員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構建起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格局。

茅臺人才攻堅已定下“十四五”目標——茅臺研發人員佔集團職工的比重要達3%,釀造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70%,專業技術人才要佔比10%。

着重培養現有人才,引進緊缺人才,舉全公司之力培養關鍵核心人才。“十四五”期間,茅臺計劃培養100名國家級、省級白酒評委,評選表彰190名“茅臺工匠”,重點培養660名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到2025年,全集團人才資源總量從2021年底的1.5萬人增加到2.1萬人。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茅臺以育木成“林”、育人成“才”之心,讓更多千里馬在茅臺熱土上“競相奔騰”,奔向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