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快遞淡季,各家快遞企業卻捲起來了:半日達、48小時發貨以及送貨上門等宣傳用語越來越多出現在電商平臺中。顯而易見,電商物流正在加緊提速。

物流速度“快”了起來,電商增長卻“慢”了下來。隨着電商平臺增長放緩,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上一年這一數字則是14.1%。

增速的放緩,使得電商平臺越發內卷。在年初打響價格戰,將“百億補貼”納爲常態後,物流時效戰役也在各大電商平臺正式打響。

“行業已經不再是簡單價格比拼,經歷了疫情,流量增長減緩後,物流的保障和消費者體驗變得越發重要,需求也越發細分”,多位行業人士分析,“快遞對每個消費者都更加重要了”。

電商平臺開始拼物流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社零總額達到114922億元,同比增速5.8%;全國網上零售額32863億元,同比增長8.6%。根據相關研報,這表明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社會消費復甦勢頭不改,處於穩健恢復中。

事實上,今年開年以來,各大電商平臺就越發“內卷”。京東再啓百億補貼,打響價格戰;阿里方面也快速上線“五星價格力”和“99特賣頻道”,將“價格力”列爲今年的重要戰略之一。

雙管齊下,一邊是“低價”之爭愈演愈烈,一邊是快遞物流上演“激情時速”。

一位電商商家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也發現日前在快遞物流方面,各個平臺有了新要求,此前京東宣佈承諾時效功能升級,京東平臺商品發品必須綁定發貨時效,商品主要類目發貨時效可支持綁定的上限是48小時發貨。此外,京東還開放半日達接口。另一邊的菜鳥,則宣佈天貓超市率先在杭州上線半日達服務,並將逐步拓展到全國20個城市,年底要覆蓋全國千萬人口級大城市。

過去幾年,快遞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2018年爲507.1 億件,2022年則爲1105.8億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1.52%,快遞業務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也達到15.02%。不過2022年,受宏觀環境影響,中國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僅有約2%。此前幾年,增長速度均是雙位數。

作爲經濟“晴雨表”,今年以來快遞行業在穩步復甦。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2023年4月初,中國快遞行業業務量突破300億件,比2019年達到300億件提前了99天,比2022年提前了18天。國家郵政局日前發佈的報告稱,預計3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在27.6%左右;預計一季度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將分別爲12.7%和9.9%。

在電商發展速度仍高於社零增長速度的今天,電商依然是快遞物流業最大的客戶。

“電商平臺的發展核心還是爲GMV(商品交易總額)服務。想要鞏固GMV,從用戶角度來講,一方面需要關注價格,另一方面需要關注產品質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關注發貨速度和售後服務”,貫鑠資本CEO、物流資深專家趙小敏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過往電商平臺發展處於紅利期,擁有較大話語權,物流企業要按照電商的標準來做;現在進入存量市場,電商平臺想要提供更好的服務,物流企業的話語權也相應提升,一個例子就是京東目前開放了半日達接口,讓其他快遞也能進入自己平臺。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目前電商物流呈現分層、分時段服務不同層級消費者的服務體系,源於消費者對購買不同品類商品有對物流實效的不同需求。此外,電商平臺在比拼商品豐富度及性價比之外,物流和售後服務也成爲競爭的焦點。

快遞半日達,能實現嗎?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此前曾發佈《202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預測2023年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業態模式迭代創新,如農村電商、跨境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將繼續多元發展。

在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看來,快遞半日達正好彌合了傳統的次日達和即時達之間的市場分割場景。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菜鳥半日達打造的是1212模式,以中午12點和午夜12點作爲下單截止時間,分別在當日下午9點前和次日上午12點前送達。此前,京東在2010年推出了“211限時達”服務,即用戶在晚上11點前下訂單,就能在第二天下午15點前收到貨;用戶在中午11點前下訂單,就能在當天收到貨。

實際上,快遞行業發展至今,還有次日達、即時達以及同城達等標準化的產品與服務。2022年受疫情影響,各個電商平臺在履約能力方面的差異體現得十分明顯,對於自建物流體系的傳統電商平臺而言,有明顯利好。業內人士透露,因封控直播電商平臺的物流受到極大限制。日前,韻達快遞宣佈成爲抖音電商平臺首家認證的快遞服務商。可以看到,直播電商作爲後來者,同樣正在加碼物流。

過去幾年,直播電商無論從用戶規模還是成交規模來看,都在飛速增長。傳統電商用戶和直播電商用戶規模差異逐漸縮小。根據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2年 12 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8.45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19 萬,佔網民整體的79.2%;與此同時,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爲5.15億,比上年同期增長5105萬,佔網民整體的48.2%。

崔麗麗指出,半日達一方面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夠推動電商進化的新標準。她認爲在直播電商興起後,傳統電商如淘寶天貓和京東一定程度上受到衝擊,“用更可靠、更快捷的履約能力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她表示,半日達主要是要求商家從接單到履約完成的全過程能夠提高運作效率,對倉庫、出庫、物流和配送等關鍵環節的銜接和內部效率都有相應的要求。

莊帥則認爲,實現半日達的關鍵點在於,一方面需要合理的倉配佈局,大部分平臺會選擇自己的優勢城市先試點,另一方面根據數據再進行相應的倉配佈局調整。

崔麗麗表示“半日達”一定會提升企業的成本。目前覆蓋面主要是一二線城市或者經濟發達地區,比如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區域,也可以理解爲是傳統的銷地市場。但困難和挑戰主要來自於不同貨品在不同存儲區域,需要有強力的數字化支撐。

接下來,可能進入淘汰賽

“今年快遞物流主要圍繞着半日達、送貨上門以及員工福利待遇三個焦點在競爭”,趙小敏指出,電商平臺及物流企業當前都史無前例注重客戶的粘性和精準化服務,過去三年的疫情造成了消費者對物流期望值較高的情況,時效性和安全性越發重要,“每個人都與快遞息息相關”,這是“半日達”競爭提上日程的根本原因。

趙小敏對“半日達”的發展態度相對樂觀,他認爲半日達目前僅僅是個開始,預測明年將會進入全面競爭階段。“物流最終真正實現的就是‘使命必達’”,趙小敏認爲無論是電商從業者還是物流企業,都有提供高附加值產品的願望,這樣可以增加業務規模,也能提升盈利能力。這背後比拼的是企業的解決方案能力,高層次的議價能力,相應的,對物流企業來說挑戰也會加大。

根據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A股主要上市快遞公司順豐、圓通和申通的收入和業務量同比增幅都有所提升,只有韻達未能實現同比增長。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快遞行業經歷了不小的考驗,他認爲快遞企業尤其需要苦練內功,否則一旦放開可能會面臨優勢機會和資源的喪失,事實上,這種行業趨勢已經顯現。

“存量市場會讓行業進入質變發展階段”,莊帥表示,物流屬於供應鏈的“應”的環節,也就是響應環節。更及時準確的訂單和履約響應能力體現出來的就是物流能力。對於細分的消費需求來說,快遞行業需要提供對應的分層分級物流服務才能獲得競爭優勢。因此“價格體系也開始分級,不再是單一的價格體系”。

趙小敏指出,從全國角度來講,物流企業的數量應該會逐步遞減,這意味着同質化競爭慢慢會去集中化。“此前打了那麼多年價格戰,但如今用戶已經不再只考慮價格了,接下來物流企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慘烈,進入淘汰賽”。

從電商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電商平臺所配套的物流業務發展策略雖然有所側重,但毫無疑問的是,物流競爭優勢會有越來越大的不可替代性。

崔麗麗認爲,平臺物流支撐能力是面向終端市場和麪向商家的一種承諾和服務升級,這已經是電商平臺比拼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快遞作爲離市場比較近的生產性服務業,其數字化、智能化進程也一直是跟隨終端用戶的習慣在逐漸深入滲透。快遞行業要全面數字化、智能化和服務標準化,才能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趙小敏強調,如今電商平臺開始在物流上下功夫,實際上是已經開始爲618做準備,“往年這時候在準備五一促銷,如今618宣傳都已經開始了,這表明電商平臺是非常飢渴的”。他指出,物流發展必須跟上行業發展腳步,這對用戶來講是樂見其成的,對行業而言也是好事。

作者:孟倩([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