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兩屆大滿貫冠軍、前世界第一穆古魯紮在社交媒體上宣佈,自己將延長休賽期,直接跳過紅土賽季和草地賽季,享受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一個星期後,馬丁內斯也發表聲明,兩人正式結束師徒關係。本來就已經星光黯淡的WTA,又折損了一名大將,失去了一大看點。

在瓜達拉哈拉WTA總決賽奪冠後,西班牙人在2022年交出了職業生涯成績最差的一個賽季--12勝17負,並且在今年的四場比賽中全部失利。經歷了跨賽季六連敗後,穆古魯扎的世界排名已經掉至第133位,這也是她自18歲以來的最低排名。

儘管這篇聲明暗示着她可能會在溫網之後迴歸,但這也只是球迷們的一廂情願--別忘了,2014年溫網結束後,一直高掛免戰牌的李娜也向球迷們承諾,自己將於秋季的武網迴歸,然而大家最後等來的,卻是一紙退役信。

從ins上發佈的日常生活照片來看,蘑菇將場下歲月靜好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時尚街拍、旅行、錄音棚裏唱歌、參加贊助商活動,網球不再是生活的重心,似乎她已經完全做好準備,開啓另一段新的人生。

這點很像另一個溫布爾登冠軍--巴蒂。一年前,年僅25歲的世界第一巴蒂無預警宣佈退役,女網的精彩程度也削減不少。倘若巴蒂還在打球,去年WTA也不會出現斯瓦泰克一人獨大的情況。

由於各自原因,大牌球員們一個接一個相繼離開巡迴賽,是WTA目前最頭疼的問題。去年十月,哈勒普因爲美網藥檢未過關而被禁賽,目前聽證會還未召開,歸期未定;四屆大滿貫冠軍大坂直美今年也遠離球場,在家待產。至於有潛力成爲女網現象級球星的拉杜卡努和高芙,都還未拿出穩定的高水平發揮。

隨着小威廉姆斯在去年退役、大威目前也處於半退役狀態,WTA巡迴賽現在已經是東歐女球員的天下--本賽季,斯瓦泰克、薩巴倫卡和萊巴金娜三人的表現名列前茅;科維託娃和克萊茨科娃則分別在邁阿密和迪拜賽登頂。

網球的商業吸引力,極大依賴於大牌球員及其之間的對決。缺乏看點的賽事籤表,已經實實在在威脅到WTA,而這也不僅僅靠迴歸中國市場就能彌補。事實上,WTA董事會最近將巡迴賽商業運營20%的股份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CVC,獲得1.5億美元投資,以此平衡營收賬目,緩解經濟壓力。

除了羅馬尼亞的哈勒普,上面提到的其他缺席賽場的女球員,都來自於擁有相對較大市場的國家:西班牙的穆古拉扎、澳大利亞的巴蒂、日本的大坂直美,以及美國的威廉姆斯姐妹。儘管這種說法可能帶有西方主義的視角,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這些國家比東歐地區的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如果自己祖國的知名球員不再打球,這些國家大量網球觀衆就會流失,隨即下降的是巡迴賽收視率和贊助商合作。

一個有趣的觀點是,每年WTA巡迴賽的獎金數額不斷上升(CVC入股後贊助了不少資金),似乎縮短了大牌球員們的職業生涯,而不是吸引她們留在巡迴賽。

打個比方,穆古魯扎和巴蒂的職業生涯總獎金非常接近,分別爲2481萬美元和2382萬美元。她們都在WTA總決賽領走鉅額冠軍支票,巴蒂更是在2019年的深圳拿到了創紀錄的350萬英鎊獎金,獲得了普通球員難以想象的成就和一輩子都花不完的獎金後,選擇放下球拍開啓新生活,似乎又容易理解了一些。

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看,相較於男球員,女球員的巡迴賽生活大體上會更加孤單,大家都是在上班打球而已。這個觀點,首次出現在約翰·芬斯坦(John Feinstein)的著作《1991 Hard Courts》中,其中納芙拉蒂諾娃的教練邁克·埃斯特普(Mike Estep)曾言:"當我打球時,我們都會拼命擊敗對手,但一到晚上,我們卻會出去喫飯或喝啤酒,這在女子網壇中是不會發生的。她們在更衣室裏對彼此都很友好,但一旦離開更衣室,都是各過各的生活。"

在過去30年裏,這個現象似乎沒有什麼變化。WTA考慮過數種措施,讓巡迴賽變得對女球員更加友好,更有家的感覺,提升球員們對巡迴賽的好感度,例如增加女性工作人員,設立更多團體比賽。但不可否認的是,那個百花齊放、充滿看點、娛樂性與刺激感齊飛的女網年代已經成爲過去,想再次出現像小威、莎娃、李娜這樣的國際巨星,也是WTA短期內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火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