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金域醫學(603882.SH)發佈了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

2022年,金域醫學實現營業收入154.76億元,同比增長29.5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7.53億元,同比增長24.02%。

2023年第一季度,金域醫學營收爲21.18億元,同比下滑50.19%,歸母淨利潤爲1.50億元,同比減少82.40%。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爲受檢驗需求減少影響,公司醫學診斷服務收入下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應收賬款高企成爲金域醫學一大隱患。截至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已高達70.25億元,佔到流動資產的66%、總資產的51%。2022年度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損失2.56億元。

金域醫學股價表現與業績向左。自2021年1月末以來,公司股價自高位持續回落,實控人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不斷,還有新一輪減持正在路上。

核酸檢測紅利消退,一季度淨利同比下滑超80%

金域醫學是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2022年年報顯示,其醫學診斷服務營業收入145.29億元,營收佔比近94%。此外,還有銷售診斷產品、健康體檢業務、冷鏈物流服務及其他業務,佔比約6%。

過去三年,新冠檢測業務令金域醫學業績大增。2020年、2021年淨利潤分別大增275%和47%,自2020年二季度淨利潤一舉突破5億元后,公司單季度淨利潤最高曾達到8.5億元,而此前(2017年-2019年)單季度淨利潤最高不到1.5億元。

但具體在醫學診斷服務中,與新冠相關的檢測營收佔比幾何,2021年、2022年年報中均未有披露。

4月25日,界面新聞記者致電金域醫學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回應稱,“年報是按照上交所的格式披露的,核酸檢測只是檢驗項目的其中一項,沒有另外劃分。

金域醫學整體新冠相關檢測業務,除了大規模新冠篩查業務外,還有常規篩查業務,但該部分佔比較小。

僅以大規模新冠篩查業務來看,據金域醫學此前在互動平臺上的回覆,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醫學診斷服務收入115.50億元,其中,大規模新冠篩查約31.69億元,佔當期總營收比重約26%

據2022年年報數據,金域醫學現有48家醫學實驗室,近740家合作共建實驗室,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爲超23000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0%的人口所在區域。

相較2021年,金域醫學2022年度新增醫學實驗室9家,新增合作共建實驗室70家。

如今,核酸檢測需求大幅減弱,金域醫學其他業務能否扛起大旗

金域醫學其他重點業務爲感染性疾病(常規)、血液疾病、實體腫瘤、神經和臨牀免疫等重點疾病領域業務,但公司並未在2021年、2022年年報中披露具體營收數據及增速。

金域醫學在2023年一季報中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受檢驗需求減少影響,醫學診斷服務收入下降明顯,但同時常規醫學診斷服務收入正在加速恢復,期內該業務實現收入19.91億元,同比增長19.52%。

值得注意的是,金域醫學應收賬款激增或成隱患。2020年-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分別爲71.66%、73.15%和50.58%,遠超當期營收增幅。截至2022年末,應收賬款賬面餘額高達70.25億元,佔到流動資產的66%總資產的51%

2022年度,金域醫學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56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損失2.56億元和其他應收款壞賬損失59.06萬元)。當期應收貨款壞賬計提比例爲3.6%。

此外,金域醫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3.22萬元(全部爲壞賬損失),對固定資產、存貨等均未計提減值。

界面新聞注意到,從事新冠檢測業務的上市公司2022年度紛紛計提大規模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爲與新冠業務相關的固定資產、存貨、應收賬款。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製圖:界面新聞證券

金域醫學所屬診斷服務行業和體外診斷行業上市公司中,達安基因(002030.SZ)、明德生物(002932.SZ)、迪安診斷(300244.SZ)、凱普生物(300639.SZ)、華大基因(300676.SZ)、聖湘生物(688289.SH)、科華生物(002022.SZ)紛紛發佈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這7家2022年度合計計提資產減值金額約47億元。

迪安診斷更是早在2022年業績預告中就提到,“四季度國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新冠核酸檢測需求大幅下降,公司根據實際疫情變化及市場情況對新冠相關固定資產及存貨進行報廢處理,預計金額爲1.5億元~2億元。”

實控人一致行動人減持不斷,機構來去匆匆

近年來,金域醫學業績大增,股價卻大起後又大落。

2020年年初至2021年1月末,金域醫學股價從50元/股左右一路上漲至150元/股左右,累計漲幅超2倍;而後股價自高位開啓長達2年的下跌態勢,至2022年年末累計跌幅超50%。

業績向好股價卻持續走低。這期間,金域醫學實控人一致行動人不斷拋出的減持計劃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公司股價上方。

自2021年年末以來,金域醫學實控人一致行動人共發佈三輪減持計劃,前兩輪減持期限已屆滿。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的減持計劃期間未實施減持;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3月7日期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196.41萬股,套現9.14億元。

減持股東爲廣州市鑫鏝域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鑫鏝域”)、廣州市聖鉑域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聖鉑域”)、廣州市銳致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銳致”),截至2023年一季度三者分別位列公司第四、第六、第七大股東。

這三家均爲金域醫學的員工持股計劃平臺,與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梁耀銘和廣州市聖域鈁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夥)爲一致行動人。

而需要警惕的是,實控人一致行動人還有新一輪減持正在路上。該輪減持計劃實施期間爲2023年4月10日至2023年10月9日,合計減持金域醫學股份不超過572.82萬股。

金域醫學股東減持計劃發佈日期2023年3月17日

金域醫學股價高位回落期間,各路資金來去匆匆。2022年,有機構及時退出止損,也有機構建倉。

2023年一季度,“易方達系”兩隻基金“割肉”退出十大股東名單後,替補而上的是交銀施羅德旗下基金。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交銀施羅德新成長混合型基金持有910.30萬股,爲金域醫學第九大股東,其已連續四個季度加倉;另一隻交銀施羅德精選混合型基金則被“擠”出十大股東名單。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新晉第八大股東,持股數量爲1220萬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