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潮水退去後,誰還在裸泳?

自稱中國基因行業奠基者的華大基因(300676.SZ)經營業績持續下滑。今年前三個月,華大基因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134.88萬元,同比下降87%。2022年,其淨利潤爲8.03億元,同比下降45%。而在2021年,其淨利潤同比降幅也超過30%。

華大基因的淨利潤爲何在加速下滑?2020年,因爲參與新冠檢測,公司產品熱銷,當年淨利潤罕見地爆發式增長。疫情後,與新冠檢測相關的業務收縮、調整,計提減值,導致業績下滑。這就是華大基因產業轉型陣痛。

讓人意外的是,2022年,華大基因的經營業績下滑,公司擬派發紅利4.14億元,較上年增加2.71億元。此外,公司董事、總經理趙立見年薪247.40萬元,比上年增加83.09萬元。

二級市場上,華大基因的股價表現不佳,2020年7月至今年4月26日,其股價累計跌幅達70%。

淨利一降再降

疫情“紅利”消失,華大基因的真實盈利能力原形畢露。

4月25日晚間,華大基因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4億元,同比下降33.31%,實現淨利潤4134.88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114.97萬元,同比分別下降87.49%、89.73%。

華大基因解釋稱,利潤下滑主要系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結束,相關業務國內外激增的市場需求減少所致。

2020年,全球疫情暴發,華大基因迅速反應,第一時間研發出新冠檢測產品投入抗疫,經營業績爆發式增長。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97億元,同比增長199.86%,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爲20.90億元、20.49億元,同比增長656.43%、825.16%。

暴增的業績只是曇花一現,緊隨其後,業績接連下降。2021年、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67.66億元、70.46億元,同比變動-19.42%、4.14%。同期,淨利潤分別爲14.62億元、8.03億元,同比下降30.08%、45.06%;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3.58億元、7.18億元,同比下降33.71%、47.18%。淨利潤連續兩年下降,且呈加速下降趨勢。

與淨利潤相關的經營性現金流淨流量,2020—2022年分別爲36.03億元、24.76億元、1.36億元,也是連續下降。

今年一季度,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下降幅度超過80%,印證了華大基因淨利潤加速下滑趨勢的預測。而且,在今年一季度,華大基因營業收入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2021年、2022年,華大基因均對業績下滑進行了解釋。當時,公司稱,主要是因新冠業務市場競爭加劇,全球新冠核酸試劑和檢測單價下降,以及部分國家和地區防疫策略的變化,公司主動戰略性調整新冠相關產品結構與供應鏈策略,基於新冠相關的利潤較上年較高基數相比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華大基因還對疫情相關的固定資產和存貨計提超3億減值準備。

淨利潤一降再降,市場不禁好奇,與疫情相關的資產減值已經計提了,淨利潤何時見底、何時回升?

其實,在疫情之前,華大基因的經營業績就在持續下降。2017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爲3.98億元,2018年、2019年分別爲3.87億元、2.76億元,同比下降2.88%、28.53%。

分析人士稱,目前,華大基因屬於轉型陣痛,待常規業務發力後,公司業績有望出現快速增長。

研發人員不增反降

作爲一家創新驅動企業,華大基因的研發人員數量不增反降,讓人頗爲意外。

年報顯示,2018年底至2022年底,華大基因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爲628人、655人、723人、825人、799人。2021年底,研發人員數量達到巔峯,2022年研發人員數量沒有繼續增長,而是轉爲下降,減少26人。

與研發人員數量減少相對應的,公司的研發人員佔比下降幅度更大。上述同期,華大基因研發人員佔期末員工總數的比重爲19.94%、18.27%、19.14%、19.04%、17.96%,2022年底較2021年下降1.08個百分點,較2018年下降1.98個百分點。

與之對應的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至2022年,華大基因分別投入了2.65億元、3.34億元、6.36億元、5.42億元、5.93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0.44%、11.94%、7.58%、8.01%、8.41%。

華大基因總部設在中國深圳,在北京、天津、武漢、上海、廣州等國內主要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和醫學檢驗所,並在歐洲、美洲、亞太等地區設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實驗室,已形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網絡佈局。公司稱,其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甲醫院500多家,歐洲、美洲、亞太等地區合作的海外醫療和科研機構超過3000家,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主管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根據上述描述,華大基因的產業佈局較爲完善、市場競爭力較強,但與其盈利能力表現似乎並不相符。

二級市場上,華大基因表現有些糟糕。

2017年7月,華大基因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發行價13.64元/股。當年11月14日,股價最高達261.99元/股,短短四個月,漲幅高達18倍。然而,這是迄今爲止的巔峯。此後,華大基因股價整體上呈下降趨勢,僅在2020年,因爲疫情因素股價飆升,當年7月13日,最高竄至199.40元/股。這也是華大基因股價的第二波巔峯。緊隨其後的是一路下跌,到今年4月26日,股價爲59.70元/股。

這一股價,較歷史最高峯下跌了77.21%,較2020年7月的高點下跌了70%左右。

華大基因還有異常之處。2022年,公司淨利潤大幅下降,然而,公司董事、總經理趙立見的薪酬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83.09萬元。此外,副總經理李寧、WANG HONGQI、朱師達等11名董監高的薪酬均較上年有所增加。

除了董監高薪酬上漲,2022年度,華大基因分紅也大幅增加,擬派發紅利4.14億元,較2021年度增加2.71億元,較2020年度增加2.69億元。

爲何在2022年度突然大幅提高分紅比例?華大基因的操作讓人不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