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高洪波"包攬"了陳戌源的具體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廢除"賽後評議制度"。原本,這據說是接軌國際足壇之舉,卻導致裁判工作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主裁判難以把握"鼓勵對抗"的尺度,導致點球的錯判誤判現象接連產生。

昨天(4月29日)京魯之戰,第45分鐘柏楊在根本不可能拿到球的情況下、禁區內對人不對球從身後"壓"倒克雷桑的動作,是一次標準的犯規,應該判給泰山隊點球。但不知道爲什麼,主裁判沒有任何反應,VAR也沒有跟進。這引發了泰山隊場上場下的不滿,助理教練崔鵬還因此領到了一張黃牌,也成了賽後熱議的焦點。

幾乎與此同時進行的德甲多特與波鴻之戰,主裁判的多次判罰引起了前者的極大不滿和強烈抗議。其中第65分鐘阿德耶米禁區內被放倒,主裁判沒有任何表示,VAR也沒有介入。賽後,德國足協迅速作出反應,認爲防守球員是從側後方起跳、沒有碰到球而剷倒了對方,這是一次犯規,應該判點球。

對於傷停補時階段聚勒擊入對方球員的手臂,主裁判同樣沒有判罰點球、VAR也沒有介入,德國足協則作出了詳細的解釋,認爲根據場上的實際情況,主裁判不判罰點球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而當事主裁判斯特格曼賽後坦然面對自己的失誤,承認阿德耶米被犯規應該獲得點球,稱那是一次誤判。甚至,斯特格曼還懊惱地表示,這是一個非常短暫的夜晚,"我的感覺不好"。

舉德甲這個例子,不是說要拿中超與德甲進行對比,更不是要求中超裁判向德甲裁判看齊、要達到人家的水平。而是說,兩個足協在對待關鍵、點球判罰問題上截然不同的態度。

"評議制度"的取消,或許給了裁判員一種錯覺,更束縛了他們的手腳。或者更準確地說,中國足協只是生硬地取消評議制度,並提出所謂的鼓勵身體對抗、接軌國際的口號。但"鼓勵對抗"之後,如何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確保球隊的正當權益,缺乏必要的"軟"措施。結果就變了一手"硬"、一手"軟",關鍵的錯判誤判頻頻發生,引發了大量的爭議。包括揭幕戰國安與梅州客家之戰獲得的點球,外界同樣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球迷認爲是高洪波在偏袒國安。

不能說,裁判員隊伍中存在刻意針對某支球隊的現象。但事實上就是,包括這一次,泰山隊4場比賽至少已經兩次被漏判點球了。第一次是首戰0-1申花之戰,在防守費萊尼的大腿"挑"球時,崔麟有一個明顯的手臂張開、並且由後向前運作的動作,但主裁判選擇了無視,VAR也沒有介入。其他類似的點球誤判,還包括上述國安與梅州客家之戰,以及同爲第1輪成都蓉城與河南隊之戰等等。

在這個背景之下,高洪波曾經是國安球員的身份就更爲敏感。坊間甚至有一個觀點,高洪波還不如陳戌源。

當然,這個說法不一定正確。至少從現在來看,高洪波的人品沒有任何問題,只是他的管理力度可能相對偏軟而已。但聯賽才進行4輪(大多數球隊的第4輪今天才進行),就出現了這麼多點球的爭議判罰,這應該引起足協、特別是高洪波的高度重視。

取消了賽後評議裁判,但這不是錯判漏判現象屢屢發生的理由;球迷也好、媒體也罷,沒有

人要求中國足協一定要向德國足協學習,也沒人要求裁判員賽後第一時間就承認自己的失

誤,但這不是足協的裁判員不追求進步的遮羞布。如果總是拿雞毛當令箭、排耳盜鈴,中超

聯賽的亂象還會不斷髮生、球迷和球員的怨氣更重。反過來,對聯賽乃至對整個中國足球的

傷害也更大。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直沉默的高洪波,其實是在不斷給自己挖坑。而持續高壓態勢的足壇反腐之下,中國足協更像是一名巨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