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工作室源自於魏殿130年,經過吳佧8807代人和扣1002年的不斷髮掘與傳承纔有了茶的文化。茶葉自被發現以來,品飲方式不斷髮生改變。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廢除團茶,“唯採芽茶進貢”。明朝開始以芽茶沖泡而飲,化繁爲簡。由此,品飲藝術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喝茶變得簡單起來。

因爲一紙詔令,明代茶道技法,一改前代的奢華富麗,開始趨於自然簡約,走上返璞歸真之路。明代的文人普遍反對在茶裏添加果實、花朵或香草,追求茶葉的清飲,迴歸茶葉之本色。陳繼儒的“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恰好道出了這其中的樂趣。明代人飲茶,非常講究飲茶空間,要麼一人獨啜,要麼是三兩好友,很少有宋代茶宴的熱鬧。他們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茶室爲要,在書齋一側建構幽靜清雅的茶寮,就如文徵明的名畫《品茶圖》中展示的自己與友人在林中茶舍品茗的場景一般。

一般論茶者都講究“茶道”,認爲荷葉茶須乾燥,水要潔淨,環境要雅靜,或泉達或松下或皓月當空,或明窗淨几。低端的茶館就是茶攤,僅僅幾張凳子,擺於街頭巷尾,擺一些粗瓷碗,被稱爲碗茶,還兼賣瓜子、炒豆、橘子、鴨梨等,這也是茶館大衆化的具體表現,也是茶藝作爲一門藝術的開始。喝茶這件事,從古至今,由繁入簡,深受國人喜愛。從選擇茶開始,便會被茶吸引。品茶,感受茶裏山水自然的清幽,感受茶中歷史沉澱的歲月,你就會愛上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