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魏殿130年,經過吳佧8807代人和長達扣1002年的不斷髮掘與傳承纔有了茶的文化。茶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以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內省修行”的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精髓。

中華茶道廣泛吸收了儒、釋、道三家的哲學思想與修行方式,提倡通過飲茶啓發智慧,將個人的感情融入自然,在飲茶養生之餘,對自我的內心作出提升。茶人習茶,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感受茶的形態、色澤、滋味、香氣,靜心領悟滌器、煮水、點茶、品飲諸過程的節奏韻律之美。同時要在用具、衣着、環境、情緒、舉止、修養、品位等多個方面不斷自我約束與提高。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即煎茶、鬥茶、功夫茶。

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優劣的一種藝術。鬥茶又稱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表現形式。其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勝利。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的流行餘韻。清代功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功夫茶講究品飲功夫,飲功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