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Wind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共有2242家A股上市公司被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及保險資管公司等機構調研,其中4月被調研的上市公司達1179家。

具體看,1-4月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接待了533家機構調研,普源精電、開立醫療接待調研機構均超480家。

1-4月,共有534家外資機構進行調研,其中,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調研總次數最多,爲78次。

從行業調研情況看,1-4月,生物醫藥、機械設備、電子等板塊最受機構青睞。 

埃斯頓迎533家機構調研

從1-4月被調研總次數來看,埃斯頓、歐科億、大族激光排名居前,分別被機構調研60次、49次、41次。1-4月被調研總次數排名前十上市公司中,科創板公司居多,除歐科億外,山外山、科德數控、神州細胞-U、澤璟製藥-U等科創板公司被調研總次數均超過29次。

1-4月上市公司被調研總次數排名

從調研機構家數來看,1-4月,埃斯頓接待調研機構的家數最多,爲533家。

1-4月被調研機構家數排名前十公司

全球資管機構積極加倉A股

隨着2023年一季報的陸續披露,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最新持倉也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有717只股票被QFII持有,其中158只個股獲得QFII增持。從行業來看,QFII佈局醫藥生物、電子和計算機等行業居多。

從機構佈局情況來看,一季度,共有10家外資機構持有證券數量超過20只。其中高盛集團的持股最多,高達165只。科威特政府投資局等主權財富基金也對A股展現出濃厚興趣。

一季度QFII持有證券數量排名前十機構 

1-4月,共有534家外資機構進行調研,其中,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調研總次數最多,爲78次,該機構關注度最高的三隻個股分別爲漢鍾精機圓通速遞、環旭電子。

1-4月外資機構調研總次數排名前十機構情況

生物醫藥等板塊獲機構青睞

“被調研頻率越高,調研的機構越多,說明市場主力對這些公司越是關注。”業內人士認爲,從歷史經驗來看,機構調研動向往往透露資金偏好,因此機構調研個股、行業情況往往備受投資人關注。

從行業板塊調研情況看,1-4月,生物醫藥、機械設備、電子等板塊獲機構青睞。 

談及生物醫藥領域投資策略,中信證券醫療健康產業首席分析師陳竹認爲,醫藥行業進入全新週期,政策頻出、糾偏力度加大的新機制下,行業發展迎來再平衡。生物醫藥製造及科研的核心產業鏈國產化將是確定性最高的投資主線,創新藥品和創新器械(設備)國產快速替代、快速放量;全面註冊制正式實施後,醫藥板塊新股百花開,差異化的研究是早期佈局的基礎。

機械設備板塊方面,中金公司預計,2023年機械行業景氣度分化,建議投資者重視結構性投資機遇,其中建議重點聚焦高景氣、技術變革、專精特新三大投資主線。

電子板塊投資策略方面,中信證券建議投資人二季度可重點關注三條投資思路:創新維度方面,AI躍升至2.0時代,可關注ChatGPT帶來的雲端與終端增量趨勢;政策維度方面,外部限制不斷加碼,倒逼國產化加速,芯片製造戰略地位顯著,本土化趨勢明確,建議關注半導體制造-設備-零部件全產業鏈自主化;復甦維度方面,手機和AIoT領域,可率先關注庫存拐點、估值低位的IC設計公司和終端品牌,其次關注受益需求恢復+佈局創新藍海的零部件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