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份和4月份,國際乒壇舉辦了4站高水平的WTT(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賽事,全部取得圓滿成功。

站在國乒的角度

國乒包攬了WTT新加坡大滿貫賽的全部五項冠軍,包攬了WTT新鄉冠軍和澳門冠軍賽的男女單打冠軍,包攬了WTT球星挑戰賽曼谷站的全部五項冠軍。

國乒球員霸榜全部五項世界排名榜首,其中樊振東、王楚欽、馬龍佔據男單前三,梁靖崑、林高遠也穩居前十。女單前十國乒更是豪佔八席,僅伊藤美誠和早田希娜在國乒的圍攻下排在第七和第八位。

站在世界乒壇和國際乒聯的角度

國際乒聯2019年籌建WTT,一開始就碰到了疫情,經歷幾年的蟄伏和完善,WTT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現在是越辦越紅火。

在線下新鄉和澳門冠軍賽現場,幾乎場場爆滿,二級市場半決賽和決賽的門票溢價兩三倍。在線上轉播方面,根據酷雲APP的數據,4月23日晚間同時段,2023年WTT澳門冠軍賽決賽轉播直播關注度1.4007%,市佔率爲9.3486%,排名全平臺首位。

乒乓球運動發展起來,球員的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不少球員早已火出圈,代言不僅侷限於乒乓球相關品類;像馬龍就是瑞士知名鐘錶品牌歐米茄(OMEGA)和意大利時尚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的形象大使,是少數能拿到時尚圈資源的運動員。

1.WTT賽事足夠完美嗎?

爭議最多的莫過於參賽人數和名單問題。

A.新加坡大滿貫賽,每個協會每項單打最多6個名額,隨後主辦方和WTT把正賽外卡男女單打各兩個名額全部給了國乒,最終國乒男女單打各有8人蔘賽。

對於國乒球迷來說,主辦方和WTT把正賽外卡給到國乒再好不過了。女單下半區,外卡選手張瑞和錢天一會師半決賽。

但外國球迷卻不以爲然。比如,球迷的抱怨與質疑:"外卡派發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啊?名單中除了本土球員,幾乎全都是中國選手";"錢天一選手不是才輸給了美和醬嗎?爲什麼她可以拿外卡但我們沒有啊?"

正賽外卡給到國乒球員,這對我們有利。但外卡的作用是除了給東道主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給一些原本無法參賽、卻有一定影響力的球員露面的機會,旨在幫助弱隊或者弱勢的球員,進而推動乒乓球的發展。結果正賽外卡名額全部給到最強的國乒,確實"有點過分"。

B.新鄉冠軍賽,每個協會單項最多隻有4個參賽名額,女單其中一張外卡給了陳幸同,而不是當時排名已經超過陳幸同的錢天一,這也引起了部分球迷的不滿。

C.劉詩雯4月20日亮相大灣區乒乓球聯賽總決賽,談到退役問題,她還有繼續征戰賽場的意願。

劉詩雯是去年12月份當選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一個爲運動員爭取權益部門的負責人,自己卻無法獲得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這不是很諷刺嗎?

D.韓國歸化球員朱芊曦進步神速,年後只參加了新加坡大滿貫賽和曼谷球星挑戰賽這兩站比賽,就從百名開外飆升至世界第23位,一下子成爲"韓國一姐"。

有國內球迷見此很是惋惜:爲什麼這麼優秀的人才被挖走了?

國內乒乓球人才濟濟,但要參加國際大賽,必須入選國家隊,千萬人擠獨木橋,國家隊也是一大羣人爭奪少數幾個參加國際大賽的名額,更多的人只能是陪練。

雖說不是隻有成爲世界冠軍才叫成功,但如果從小練球,卻始終無法獲得站在國際賽場展現自己的機會,不也是一種遺憾嗎?

所以有些國內球員選擇加入外籍,哪怕需要5年的過渡期。

而有些國內球員甚至沒有入選過國家隊,去到國外發展,年過三十卻能在國外迎來事業的"第二春",參加國際大賽,甚至參加奧運會,比如法國隊的袁嘉楠。

E.有些國乒老將退役後,除了極少數繼續征戰聯賽,更多人選擇轉行,這絕對是一種資源浪費。他們的實力,放在外協會,放到國際賽場,絕對能佔據一席之地。

是國乒不珍惜人才嗎?國乒稱霸世界幾十年,選拔人才優中選優的做法完全沒問題。

不讓劉詩雯參賽被罵,不培養年輕球員同樣要被罵,連馬龍現排在世界前三都被人嚷着要他退役,乒協和教練組也很爲難啊!

2.那問題出在哪?如何解決人才浪費的問題呢?

WTT是國際乒聯獨立出來,專門負責賽事運營的機構。

WTT的成立,就是爲了向網球學習,學習它的商業化,學習它的賽事運營經驗。

那網球四大滿貫賽事,有限制單個協會參賽名額嗎?

WTT雖然叫"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但現在還在以"協會"爲單位組織賽事,不是很諷刺嗎?枉有"職業"之名,走的還是以前"公開賽"的老路。

世乒賽和奧運會都是以"協會"爲單位的最高級別賽事,這還不夠嗎?WTT大滿貫賽事,是WTT組織的最高級別的賽事,球員還是以協會爲單位參賽,那改革意義何在?

像WTT大滿貫賽新加坡站,參賽名單不應以協會爲考量,而應以世界排名爲準。

比如世界排名前30名的選手直接是種子選手,前96名的選手均有參加資格賽的資格,不管你來自哪裏,屬於哪個協會,也不管你是不是國家隊的一員,只要你積分夠,你就能參加大滿貫賽事。當然,要想進世界前96名,要先去參加WTT低級別的支線賽和球星賽賺積分。

今年新加坡大滿貫賽,國乒男女單打每項才6+2=8個名額,憑中國乒乓球的實力,何止這些人有實力參賽?這還是主辦方和WTT賣了個面子,外卡多給了國乒2個名額。

只要WTT大滿貫賽事充分開放參賽資格,誰在乎你那2個正賽外卡資格?還是留給那些弱勢的選手吧!只要讓更多國乒球員參加資格賽,我們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爭取更多的正賽名額。

乒乓球要想進一步發展,WTT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擺脫"協會"的桎梏,一切以"爲了比賽更精彩"爲目標,讓世界上最優秀的選手都有機會出現在賽場上。

如此一來,WTT賽事水平肯定能進一步提升。

國乒現役球員、退役老將,哪怕是未入選國家隊的球員,只要你覺得自己有實力,都可以參加WTT國際賽事,根本沒必要花5年時間背井離鄉去代表外協會參賽。

3.只剩中國人自己玩?國乒是帶動世界乒乓球發展,還是阻礙其發展呢?

如果這麼搞,那世界前十不都成中國球員了嗎?那乒乓球不就只剩中國人自己玩了嗎?

現階段外協會歸化中國球員,到頭來不也是中國人自己玩嗎?

"中國球員"與"中國隊球員"有區別:如果WTT開放個人蔘賽,那未入選國家隊,或者從國家隊退役的球員可以以個人名義參賽,他們也可能戰勝國乒現役球員,成爲世界冠軍。他們是中國球員,但不是中國乒乓球國家隊的球員。

乒乓球在國內除了是一項運動本身,還是"國球",有很深的底蘊,有很好的羣衆基礎,人才濟濟是必然。那國乒是帶動世界乒乓球發展,還是阻礙其發展呢?

個人覺得,完全在於"包裝"。

當年姚明在NBA打球,NBA只需"捧"姚明一人,就能帶動NBA在中國的市場。四大職業體育聯盟,NBA在中國的成功遠超在更火的NFL、MLB、NHL。

乒乓球也是如此。只要在各大市場,國乒主動去培養一兩個有競爭力的選手,就能帶動該區域乒乓球的發展。特別是會說中文的外國球員,更應該成爲重點培養對象。

像以前的福原愛,5月1日剛宣佈退役的石川佳純,這些都是很好的樣板,可惜我們以前對外宣傳得還不夠。我們應該力捧這類球員成爲"國際巨星",提高她們的知名度和商業價值,讓她們成爲外協會球員人人都羨慕的存在,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吸引更多年輕人喜歡上乒乓球這個項目。

像波多黎各選手A-迪亞茲,時常來中國訓練,她已有相當的實力,本週最新世界排名已經來到第12位;如果推廣得好,她能帶動整個美洲地區乒乓球的發展,信不信?

但個人不建議宣傳華裔或華裔二代球員,像張本兄妹、邱黨等,他們雖會說中文,但對於所在國的人來說,沒有代表,還是應該尋找當地球員來進行培養和宣傳,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