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趙霜]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3日報道,5月2日,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美國已經準備好與中國對話,並希望中方能夠積極回應。我們希望在兩國政府之間,建立起更好和更深層次的溝通渠道。”

美媒報道稱,伯恩斯在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舉辦的一次活動上發表視頻講話稱,中美兩國政府需要更好、更深層次的渠道。“我們願意對話”。CNN稱,過去一年來,中美關係一直處於動盪之中。美國前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和氣球事件發生後,中美關係趨於緊張。伯恩斯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政府成員對中國的訪問權限“起伏不定”,他認爲是“中國關閉了渠道”。

一方面表示準備好接觸,一方面抱怨是中國阻礙了溝通交流,要求中國“主動一點”,在過去幾個月中,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傳遞這樣的信號。此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稱,中國軍方領導“多次拒絕美國防部長奧斯汀與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所提出的通話要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林·卡爾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專訪時,聲稱中國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之際,拒接美軍電話,旨在嚇唬美軍。上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七國集團(G7)外長會上也稱,中國“必須”表現出繼續與美國接觸的意願。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伯恩斯這番表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國政府清楚認識到增強中美經貿及其他一些領域的合作對美國的重要性。然而,受國內政治氛圍的影響,這樣的表態對提升雙邊交往水平依然不利。高凌雲說,美國“政出多門”的現象和美國官員言行不一的表現,往往給打交道的另一方製造出許多麻煩,有時甚至故意引發新的矛盾,讓本可以緩解的僵局進一步惡化。

高凌雲說,美國官員時常在圖書館、研究中心舉辦的活動上傳遞這類“信號”,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能夠以較小的政治風險得到外界的較多關注。這凸顯出目前中美雙方缺乏合作交流相關的機制性安排。高凌雲認爲,通常來說,比較好的方式是通過定期的會議來推動進一步的交流,“但這需要美方把改善中美關係當作長期性的安排去推進,而不是當作撈取政治資本的權宜之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