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沒有擋住中國彩電龍頭成長的步伐。

海信視像(600060.SH)、TCL電子(01070.HK)的2022年年報及Omdia統計數據,2022年,海信系(海信、Vidda、東芝)電視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二;TCL系(TCL、雷鳥、樂華等)智屏全球出貨量逆勢上升0.8%至2378萬臺,市佔率排名躍升全球第二(以海信系不含東芝的口徑算)。

近年,TCL、海信在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地增加彩電產能。“墨西哥彩電產能主要爲滿足北美,尤其是美國市場。”Omdia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近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2019年1月,中國出口彩電佔美國進口彩電市場份額超60%,而到了2022年2月,這一比例降低至20%。墨西哥出口彩電所佔份額則提高至60%。

貿易摩擦推動着中國彩電業的部分出口產能外遷至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地,以便更好滿足北美、南亞等市場的需求。海信、TCL等紛紛在海外投資。但總體上,貿易摩擦沒有動搖中國電視製造中心的地位,中國企業經歷着從出口產品,到出口工業製造能力的轉變。

奔向“越印墨”

TCL在越南的投資始於二十多年前。

TCL原來在越南同奈的工廠,從1999年收購到2019年結束服役,見證了TCL國際化前期的20年。2019年2月,因海外擴展需要,TCL越南平陽新基地破土動工,並於當年9月投產。

2020年,TCL彩電越南新工廠剛剛建成,產能爬坡緩慢。時任TCL泛智屏BU運營中心製造總廠負責人的趙大力臨危受命,兼任越南基地總經理,在疫情嚴峻時刻,將越南新工廠的月產量從1月的5.3萬臺提至2月的12萬臺,10月突破43.6萬臺。

2022年3月,新建75英寸大屏電視產品線的導入,使TCL越南基地的產能進一步提高。同年6月,越南基地迎接北美“黑色星期五”的大訂單,短期內完成了北美55、65英寸爆款的44萬臺彩電產品出貨。同年12月,TCL越南新基地累計出貨突破1000萬臺。

從推出第一臺產品,到千萬臺產品湧向市場,TCL越南彩電新基地走過了不平凡的三年。

在印度,TCL科技旗下的茂佳科技(MOKA)的工廠2022年5月試產,第一臺 32英寸電視下線,爲日後的量產打下基礎。這條模組、整機一體化的線體,產線設計與茂佳在中國惠州的工廠一致,可生產24~75英寸各類電視機和顯示器產品。

中國另一大型彩電企業海信,近年則鍾情墨西哥。

海信墨西哥彩電工廠總經理于濤常駐鄰近美國的墨西哥邊境城市羅薩里託,這也是海信墨西哥工廠的所在地。幾年內,他見證了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的巨大變化。海信這座工廠原來屬於日本企業夏普,海信於2016年接管了夏普的墨西哥工廠,並對工廠進行升級改造。

于濤介紹,海信完成收購後,這個年產60萬臺彩電的工廠產能提升至每年250萬臺。截至2021年,該廠的年產量進一步提升至850萬臺,五年翻了約四倍。

中國彩電企業在墨西哥設廠,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隨着一些日本彩電品牌衰退,2014年TCL收購了日本企業三洋的墨西哥工廠。海信和TCL這兩家中國彩電龍頭企業通過收購日本企業的工廠,在墨西哥建立了各自的北美生產基地,並輻射整個美洲市場。

零關稅是墨西哥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最大優勢。根據“美墨加自由貿易協議”,墨西哥彩電出口到美國是零關稅,而中國出口美國的彩電需徵收11.4%關稅。

“墨西哥彩電產能主要爲滿足北美,尤其是美國市場。”張兵表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出口彩電佔美國進口彩電市場份額超60%,墨西哥出口彩電約佔美國進口彩電市場份額30%;而到2022年2月,墨西哥出口彩電佔美國進口彩電市場份額提升至60%,中國出口彩電佔美國進口彩電市場份額降至20%以內。

張兵說:“越南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彩電整機也因中美關稅的增加,從2019年開始穩步增加。”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越南出口美國的彩電數量達到500萬臺的規模,約佔美國進口彩電的10%;而2019年初,越南出口美國的彩電數量還非常少。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最近五年,受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出口彩電數量在美國進口彩電市場的份額逐年下降,2018年爲55%,2021年只剩下20%;墨西哥、越南、泰國出口彩電金額在美國進口彩電市場的份額則穩中有升,2021年分別爲76%、5%、2%。

上下游一起輸出

2018年前後,全球以及中國彩電的產量明顯減少。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彩電產量約1.7億臺。據產業在線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2021年,中國電視產量12543.1萬臺,同比下滑16.6%。2022年,中國電視產量13298萬臺,同比增長6.2%。

Omdia的數據顯示,全球彩電產量在2018年達到高峯,至2.666億臺,之後逐漸回落,2022年全球彩電產量2.349億臺。其中,中國彩電產量2018年佔全球彩電產量56.75%;2022年佔全球彩電產量57.77%。

奧維睿沃總經理陳慧向記者表示,由於市場龐大、產業鏈完整等優勢,中國製造業在世界的重要性不斷增加,電視產業也是如此,中國電視產量與出口量不斷攀升,並在2018年達到了新高,但2018年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後,情況出現了變化。

2018年後,中國電視出口美國關稅大幅增加,主要產能在中國的代工廠面臨海外客戶訂單的流失;中國電視品牌由於關稅的增加,導致成本增長,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減弱。因而原有海外工廠產能擴產、新建海外工廠成爲中國電視製造廠商不得不面臨的選擇。

“總體來看,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後,中國電視企業增加海外製造產能,減少了關稅造成的成本增加影響外,也全面提升了海外市場覆蓋能力,完善了全球化業務佈局。”陳慧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國,佔全球彩電產量一半,因此近年部分彩電產能外遷,還伴隨着上游液晶面板模組一起輸出。這有助於穩固中國電視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京東方(000725.SZ)與MOKA的兄弟公司TCL華星(TCL科技旗下)是全球最大的兩家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商。京東方2021年在墨西哥也設立了彩電加工廠,目前在墨西哥有4條生產線。京東方爲其墨西哥整機工廠項目進行國際招標的信息顯示,墨西哥工廠的電視整機組裝設備,滿足從模組組裝到整機組裝的需求,新增設備將生產65~75英寸電視機。京東方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京東方在越南的彩電組裝廠年產能已達420萬臺。

印度華星是TCL華星首個海外工廠,位於印度南部安得拉邦Tirupati市,規劃5條模組線,年產能800萬臺,主要生產32~55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印度華星首片面板2022年6月點亮,到12月30日已產出面板10萬片。5條模組線的規劃中,第一條產線已具量產能力,第二條產線在安裝中。到2023年二季度,印度華星TV液晶模組的月產能可達30萬片。餘下三條模組生產線,將視市場情況來推進。

全球份額增長

在中國大陸電視整機產量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彩電龍頭企業在全球出貨份額卻在提升。

羣智諮詢TV研究總監張虹表示,在全球電視市場中,馬太效應持續,全球Top5品牌的市場份額維持增長態勢。疫情前2019年全球Top5 TV品牌市場份額達到49.2%,到2022年份額提升到了54.8%,預計到2023年進一步提升到56.3%。TCL和海信這兩家中國品牌廠商,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持續強化,到2025年這樣的趨勢都會延續。

奧維睿沃的最新研報顯示,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爲2.025億臺,同比下降5.6%,中國品牌逆勢突圍,海信、TCL在TOP 3中佔得兩席,僅次於三星。其中,海信全球出貨約2440萬臺,TCL全球出貨約2330萬萬臺。

墨西哥、越南等地海外彩電產能擴張,仍然離不開中國液晶面板的輸出支持。

海信出口美國市場的彩電,基本上都是從墨西哥工廠輸出。彩電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則主要從中國進口。海信引入了注塑、鈑金和包材等原材料,在墨西哥生產相關配件,其彩電產品主要部件的當地化率已達到20%以上。對於在墨西哥無法生產的部件,海信和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合作,14天就可從青島送達墨西哥。

TCL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TCL墨西哥彩電工廠的產品主要供應北美市場,最早生產大尺寸液晶電視,以降低國際物流費用,近年隨着美國關稅提升及航運成本飆升,當地生產的電視已覆蓋32~65英寸的全尺寸,面板從中國大陸或中國臺灣地區採購。

據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22年1~5月,中國向越南出口液晶面板及模組約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24.48%;數量約6011萬片,同比增長55.13%。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曾表示,在新的國際貿易形勢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將從輸出產品向輸出工業能力轉變。“就近供應,是未來方向。”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視聽分會祕書長陸勇表示。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