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5月4日文章,原題:更加國際化的人民幣並非中美零和遊戲 最近對去美元化進行的各種討論中,評論人士傾向於緊盯負面因素和消極後果。實際上,美國揮霍貨幣、財政政策不連貫、美元武器化正促使其他國家以本國貨幣結算雙邊貿易,並鼓勵央行儲備配置轉向黃金。反對美元衰敗的論點,往往關注美元根深蒂固的地位和缺乏可靠替代貨幣。然而,此類論點忽視了人民幣作爲價值儲藏手段和國際貿易及投資工具與日俱增的吸引力。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發展正改變金融格局。

首先,儘管中國的資本賬戶並非完全開放,但得益於通過香港實施的“債券通”等項目,流入和流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國際投資不再面臨重大障礙。

其次,中國已成爲領先的國際貿易和貸款方,努力使國內增長轉向消費的再平衡行動有望帶來更多進口。儘管這不會自動轉化爲人民幣獲得等量的國際角色,但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比例不斷提高,正鼓勵更多對華貿易方在其外匯儲備中增加人民幣配置。

第三,中國已證明能夠改善自身財政和貨幣紀律,從而避免重複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失誤。儘管美國仍可吹噓在保護私有產權方面能進行更大程度的制度制衡,但當外國人幾乎無法阻止美國沒收阿富汗資產並凍結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時,這些制衡還能提供多少安慰?如果其他國家感到類似風險,難道不會選擇相對更不可能貶值的貨幣嗎?

第四,今年正式啓動的“互換通”代表着人民幣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中國證券對沖利率和其他風險的更強能力,會增加投資者的興趣。此外,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計價衍生品的推動,也可能增加對高質量流動性人民幣證券的需求。

即便如此,人民幣對美元國際地盤的蠶食仍將是漸進式而非革命性的——尤其是因爲中國決策機構的謹慎。但更加國際化的人民幣非但不應被視爲威脅,反而有可能爲美國帶來巨大好處。美元的全球地位是一把雙刃劍。對美元的國際需求推高美元匯率,不僅降低美國的出口競爭力,還導致美國喪失一些就業崗位。人民幣發揮更大作用將減輕美國工人的負擔。歸根結底,人民幣的日益國際化並非一場美國將註定成爲輸家的零和遊戲。(作者James Fok,丁玎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