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投資端,保險公司對綠色資產的熱情正在持續升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應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此前,銀保監會曾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推動保險業在綠色投融資和風險管理等方面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記者注意到,當前,保險資金的佈局方向已涵蓋風電、光伏等多個領域。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登記(註冊)規模近1.2萬億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A股5家上市保險公司在2022年均有超140億元的綠色投資。

其中,中國人壽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底,公司存量綠色投資規模累計超4300億元;2023年一季度,這一數字上升至4600億元。

存量投資超4600億元 險企緣何“鍾情”綠色投資?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產”)創新投資事業部相關負責人李清龍對記者表示,保險資金與綠色能源的資金需求天然契合,屬於“雙向奔赴”。

“一方面,險資可通過聚焦綠色投資,有效突破優質資產供給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險資作爲長期、耐心的資本,可發揮逆週期的調節作用,熨平經濟波動對綠色能源項目的潛在影響。”李清龍指出。

國壽資產黨委委員、總裁助理劉凡則進一步補充,保險資金有四大特徵,即規模大、週期長,風險偏好低、關注期間收益。“保險資金週期長、規模大,是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但保險資金同樣需要關注期間收益,每年貢獻現金價值,我們追求的是穩定的、確定的收益。”

針對近年來綠色投資收益情況,劉凡表示,財務回報“非常亮眼”。“長週期投資需要關注的重點有二:一是期間收益,包括利息、分紅;二是未來上市後,退出時的資本彈性收益。我們很多的項目分紅年息率可達到5%以上,穩定的分紅相當於期權,可以給組合穩定又有未來的超額回報。”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國人壽綠色投資存量規模超4600億元,其中資產公司綠色投資規模近3700億元,包括綠色債券超2400億元,綠色另類項目超1000億元,對綠色企業股票持倉超160億元。

投資方式上,國壽資產辦公室副主任王宇龍對記者指出,直接融資和股權融資是最適合綠色能源的投資方式。未來,直接融資在綠色金融中的佔比將持續提升。

“目前綠色金融以綠色信貸爲主。但實際上,無論是新能源生產相關的基建,還是重大技術改造,資金需求都更適於直接融資,或是股權融資。”王宇龍表示,“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綠色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快推進,包括統計指標體系、覈算體系和信批體系、綠色評價體系,這和發改委的產業標準、碳排放標準相貫通,形成彼此支撐的綜合的生態。”

以其入股的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能”)爲例。2022年,中國人壽與中核集團在未上市股權投融資領域首次開展深入合作,發起設立股權投資計劃,投資規模20.53億元,參與中核集團旗下核心非核清潔能源平臺中核匯能有限公司引戰工作。

年報顯示,2022年中核匯能實現淨利潤17.63億元,同比增加38.27%。目前,公司控股新能源在建項目572.60萬千瓦,風電155.50萬千瓦、光伏417.1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雖有保險投資管理公司等衆多金融機構加持,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的綠色投資仍面臨較大缺口。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曾預測,中國實現2030年“碳達峯”目標面臨的每年資金需求約爲3.1萬億元至3.6萬億元,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則需要在新能源發電、先進儲能、綠色零碳建築等領域新增投資超過139萬億元。而根據2021年數據,目前每年資金供給規模僅5256億元,資金缺口超過2.5萬億元/年。

“我們還需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保險資金是我國金融體系中長期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綠色金融生態的不斷完善會持續助力保險資金配置的精準度和配置效率。”王宇龍表示,“國家正積極推動這種綠色金融工具產品和國際接軌,這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

精選投資對象 存量股權投資綠色項目已超30個

“我們的錢實打實是‘大風颳來’的。”中核匯能總會計師杜純勤對記者表示。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的山區中,16座風機佇立在山頭,細長的風葉在桂林特有的煙雨中若隱若現。大風吹過,風車齊齊轉動。“風車葉片的原材料是一種木頭。這種輕木密度低、硬度大,成本不低。”杜純勤表示,“這樣轉動一圈,能發兩塊錢的電。”

靈川風電場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三街鎮,爲中核匯能旗下項目,於2019年8月23日開工,2020年12月28日完成首批機組併網,2020年12月30日實現全容量併網。

2022年,中國人壽與中核集團在未上市股權投融資領域首次開展深入合作,發起設立股權投資計劃,參與中核集團旗下核心非核清潔能源平臺中核匯能引戰工作。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靈川風電場可研風速爲6.12m/s,2022年平均風速6.88m/s,年可利用率99.83%,年上網電量爲1.17億度,相應年等效小時數爲2344h。2022年,靈川風電場發電3743小時,位列廣西壯族自治區風電場第一名,每年爲社會可節省約3.69萬噸標準煤。

不止靈川風電場。記者瞭解到,當前,中核匯能在我國甘肅、內蒙古、山東、福建等多地擁有大型風電項目,並擁有“山地光伏”、“沙漠光伏”、“漁光互補”等多類型光伏電站。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核匯能可控裝機2845.33萬千瓦,同比增長87.83%;淨利潤17.5億元,同比增長37.25%;主營收入65.9億元,同比增長42.64%;上網電量137.54億度,同比增長51.11%,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45萬噸。

王宇龍表示,綠色投資是國壽資產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我們希望聚焦重點,發揮特色優勢,圍繞一些重點產業,比如節能環保、生態環境、綠色服務等等,確立我們的主題賽道,發揮我們多元化的品種投資優勢,推動綠色項目落地。”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人壽積極佈局綠色投資,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存量股權投資綠色項目已超30個,投資領域涉及水電、風電、核電、光伏、垃圾發電、傳統能源節能改造等方面。

例如,2018年,中國人壽80億元入股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現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項目;2019年,中國人壽出資90億元領投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混改暨引進戰略投資者項目;2020年,中國人壽與華能集團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截至目前完成實繳出資22.29億元。

在合作對象選擇上,劉凡對記者表示,精選對象、控制風險是重中之重。“我們是保險資金,是財務的投資人。在投資中控制投資風險是最重要的任務。”

精選交易對手是控制風險的第一步。“我們瞭解財務,但在產業方面的風險識別能力,和之後的風險控制能力、風險處置能力,都算不上擅長。”劉凡表示,“但業內,比如在新能源的領域,有非常多的專業的產業投資人。我們傾向於精選交易對手,例如中核匯能所在的中核集團,他們熟悉產品經營風險,是業內的佼佼者,深知如何管理風險、處置風險,這都是優勢。”

更進一步,劉凡表示,在精選核心優質資產的基礎上,還需要保險資金主動賦能風險管理。“投資不是單純依賴交易市場的信用和吸引,還是要看底層的資產。我們敢於把上千億資金投入新能源,是因爲它的底層經營的特徵、現金流、穩定性和保險資金天然匹配的。雖然我們是財務投資人,但在投資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溝通,瞭解經營情況,提高我們一個主動的風險管理,通過多方面的措施,使得我們的風險可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