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等在內的多家美國中小銀行頻頻出現的危機,引起全球金融業聚焦。

美聯儲在對硅谷銀行的監管審查報告中系統分析了後者倒閉的原因,尤其自省了監管缺陷。美聯儲指出:內部流動性壓力測試不足、持續且日益顯著的存款流出、重大資產負債表重組等因素結合在一起,監管機構需要對銀行採取更強有力的監管措施。

據審查報告披露,一些已在推進的工作包括:全面審查資本監管框架,實施《巴塞爾協議III》最終規則,在壓力測試中使用多種場景,制定長期債務規則提高銀行吸損能力。

放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中國版“新巴塞爾協議Ⅲ”——資本新規顯得尤爲應景和必要。

雖然目前資本新規尚由《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形式呈現,但最終正式文件裏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的構建、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的修訂,以及對銀行制定更有效的監督檢查措施及提升其信息披露標準等方面的大原則和方向,已然清晰。

多家股份行高管近期在業績發佈會上闡述了新規對自身的影響,從中有明確共性,利好高級法計量、零售佔比大、操作風險低的銀行;利空雖然也有多重,但絕大多數都可資產擺佈調整、管理機制優化等舉措來進行化解。兩相對沖,對銀行業影響整體偏中性。 

多家行均表示已錨定新規導向,從戰略佈局和業務結構轉型方面進行了前瞻調整,確保明年1月1日可以穩健切換至新規要求。 

總體衝擊有限,多家行或可平穩切換

據監管此前公開表態,新規出臺的背景是:隨着經濟金融形勢和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變化,於2012年6月就已實施的《資本辦法》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有必要做出調整。與此同時,巴塞爾委員會深入推進後危機時期監管改革,先後發佈了一系列審慎監管要求作爲全球資本監管最低標準,並將在未來逐一開展“監管一致性”(RCAP)評估,確保各成員實施的及時性、全面性、一致性。基於此,我國對《資本辦法》也進行了修訂。其中有兩個最受市場矚目的關注點:

一是對三檔銀行實施差異化資本監管,在資本要求、風險加權資產計量、信息披露等要求上分類對待不同銀行;

二是新規意見稿全面修訂了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包括信用風險權重法和內部評級法、市場風險標準法和內模法以及操作風險標準法,提升資本計量的風險敏感性。

大框架上影響有限——這是多家銀行內部測算過後,對資本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共性認知。

“總體影響不大,既不要認爲它會對銀行帶來很大的衝擊,也不要過高地期望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紅利。因爲我相信從監管層面來說,資本新規的初衷是保持商業銀行的平穩運行。”招行某高管表示。

“從今年預算來看,到年末我行集團口徑的核心一級充足率還是能維持在9.7%-9.8%水平。明年即便實施資本新規,根據目前的徵求意見稿測算,我們的影響也只有0.3-0.4個百分點,和一些股份行同業差不多。因此,新規對我行和整個行業的影響不大。”興業銀行有高管表示。

“資本管理辦法此前小範圍了徵求了20家銀行的意見,這次是對整個社會來徵求意見。我們從2020年就開始和監管溝通,反饋我們的意見。在流程機制、數據基礎、系統實施等方面,我們都已落實了大部分要求,所以2024年1月1號正式實施,壓力並不大。”平安銀行有高管表示。

“據我們瞭解,整體上資本新規對於銀行業的影響,特別是在2024年1月1號實施這個時點上的影響是有限的。而且越是國有大行,影響可能越小一些,對中小銀行的影響比國有大行要大一些。”浙商銀行有高管表示。

中信銀行高管指出,此次修訂是十年來在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方面的一次大規模修訂,預計對我國銀行經營業務模式、風險定價、風險管控都將產生深遠而重大影響,銀行的三張表也可能會隨之發生一些變化。“我們按照新規徵求意見稿進行了一些靜態測算,整體而言對我行各級資本充足率的影響是有限的,基本上可以平穩切換。”中信銀行某高管稱。

從意見稿來看,監管導向已經清晰:進一步增強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比如下調了中小企業客戶的風險權重;抑制同業業務增長的趨勢,比如對於剩餘期限在3M以上的同業資產,上調風險權重係數;鼓勵商業銀行增強自主識別客戶風險的能力,比如增設了投資級企業;銀行信用評價也實現差異化管理。

前述多位銀行高管一致認爲:新規加強了對利率風險敏感性的分類,總體有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將監管的要求內化於內部資本管理,也有助於相關銀行進行自身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優化。

利好幾重,高級法計量、零售佔比大、操作風險低的銀行受益

不同銀行由於對公、零售、投資和表外業務結構不同,對資本新規的受益程度是有差別的。

招行高管指出,資本新規對採用高級法的銀行預計是構成利好的。目前招行和五大行批准採用高級法,要遵守80%的資本底線要求。資本新規擬採納巴塞爾委員會設定的72.5%作爲資本底線,相當於爲採用高級法的銀行節省7.5%的資本佔用的空間。

至於採用權重法的銀行,國盛證券根據2022年末數據爲基數,測算使用權重法的上市行整體風險加權資產(RWA)將下降2%左右。

具體拆分各家行的業務結構和各自實際經營現狀,綜合招行、平安、浙商、中信四家銀行的說法,短期內利弊皆存。先來逐一看利好。

經測算,實施資本新規對招行有四點有利因素:

一是減少操作風險項下的RWA計量。資本新規的計量體系涉及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RWA計量、資本計量及資本充足率計量,招行指出:關於操作風險,以前是按照營收的一定比例,現在是按照實際損失來計量RWA。由於招行操作風險的損失金額相對較小,所以這一塊應該能夠少計風險資產。

二是如果住房抵押業務的抵押品優質且抵押率高,對應的風險權重能夠下調到 40%,這一塊招行有所下調。

三是信用卡貸款如果賬單分12 期並正常還款,風險資本佔用也由原來的 75%下調到 45%,這對招行也是有利的。

四是對公業務裏,中小企業風險權重會降低,對地方政府債的投資也預計由 20%風險權重下調至10%。

平安銀行高管表示:靜態看,資本新規下該行不同條線的資本佔用有升有降,RWA較現行將略有上升;從動態來看,平安銀行可以通過一些調整來化解。與招行類似,平安銀行高管也梳理了新本新規對該行的三點利好:

首先,新規利好零售資產佔比高的銀行,而平安銀行的零售佔比已經高達60%。以信用卡業務爲例,新規下信用卡合格交易者權重大幅降低,由75%的權重降低到40%。

其次,房抵貸業務佔用權重大幅降低。《新規》根據LTV(貸款價值比)等指標設置風險權重,LTV在六成以下的居住用房抵押貸,權重最低可以由75%降低到40%, LTV六成以上商用房抵押貸權重可以由100%最低降到65%,釋放了很多資本。平安銀行稱該行目前房抵貸的規模6000億左右,可以節約大概兩千多億的RWA。

最後,與招行一樣,平安銀行高管也提到了操作風險資本計量。新規之下,如果相關銀行能滿足一定條件,經監管審批後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內部審視陳述,這樣資本佔用可以進一步下降。平安銀行高管認爲,平安銀行已經建立了較規範的管理機制,也積累了多年的操作風險審視數據,符合調整導向。該行將爭取早日獲批,按內部審視陳述來測算操作風險的RWA。

浙商銀行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上都做了測算,其高管僅指出在操作風險方面,風險資產權重是在下降的,並且降幅比較明顯,此構成利好。

中信銀行高管指出:從中長期來看,新規對於該行經營管理有利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該行在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實體客戶方面加大了力度,尤其在普惠、中小客戶、投資級企業以及零售和信用卡優質客戶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相信可以充分享受資本優惠的紅利。

利空已現,銀行積極錨定新規導向備戰

經過測算,幾家銀行初步梳理了利空因素。

招行高管指出:對於零售循環的授信額度以前是不計量風險資產的,新規後要計入;房地產貸款中,不符合新規要求的(比如說項目資本金沒有達到標準的),也要多計資本佔用;對於一些同業客戶,原來基本上風險權重是一樣的,現在進行了差異化分類,且期限越長的風險權重更高一些;最後,對一些資管產品要進行穿透,如果不能穿透的也要多計量風險資產等,這些都是不利因素。

“總體來看,如果把正反兩方面疊加起來看,我們認爲對銀行業的總體影響是中性的。對於實施高級法的銀行,可能總體要偏樂觀一點,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招行高管稱。

平安銀行高管坦言,部分規則調整將導致該行部分RWA上升。“因爲房開貸,商業銀行等風險暴露的權重在上升,所以這塊我們是同步受到影響的”。

浙商銀行指出,該行經過測算,發現在信用風險方面,風險權重有下降的產品,也有增加的產品。但整體來說,預計信用風險的風險權重是下降的。將會上升的市場風險的風險資產權重,但由於該行此部分資產的佔比較低,所以影響有限。

浙商銀行經過分析,指出對實際業務影響比較大的是國內信用證風險權重從原來的20%提高到100%。“這對使用國內信用證領域的客戶和業務,短期內肯定有銀行,且銀行的成本和企業的成本都會上升。因爲國內信用證使用領域還是比較廣,經濟下行時,風險權重大幅度提升,對這個領域的企業或者是產業鏈、供應鏈,影響會比較顯著。”浙商銀行高管稱。

雖然利空顯現,但銀行並不是束手無策。

“我們在修訂稿階段已經提前進行了預判和行動,已經通過資產擺佈調整、管理機制優化等舉措來進行化解。所以動態來看,這些導致我們RWA上升的因素可能會下降。”平安銀行高管稱。

中信銀行高管表示,該行已經按照監管導向進行前瞻性安排,着重從業務戰略佈局和業務結構轉型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整。

據該銀行高管介紹:

中信銀行一是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適度降低同業業務以及投資業務餘額佔比,更多通過流量經營提升價差收益;

二是加快業務轉型,做一張強大、靈動的活的資產負債表,讓表內資產更具可流動性,通過高週轉在資本佔用節約的條件下實現高收益;

三是跳出銀行本身,通過集團旗下的理財、租賃、基金、保險平臺和“投行+商行”模式,形成 涵蓋表內表外的全鏈條綜合融資服務能力,真正實現低資本消耗下的大發展;

四是進一步做大做強中間業務,重點是理財、代銷、信用卡、託管、投資交易價差等,這些都是該行持續發力的重點。

“我們要儘快實現中間業務佔比提升到 30%以上。進一步強化對資本精細化管理,比如要將資本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納入對分行和條線的考覈。現在全行上下已經對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形成了高度共識,包括考慮直接跟分行行長個人的考覈掛鉤。”中信銀行高管稱。

浙商銀行高管也表示,該行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以專班形式對資本新規進行長期研究和業務跟蹤。確保明年1月1號資本新規正式實施時,該行肯定可以平穩、順利地過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