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亓寧

五一假期結束,大金融板塊在二級市場持續走強,銀行股更是連續3個交易日漲出了“主角光環”。

5月8日(週一),萬億市值的中國銀行(601988.SH)罕見漲停引發“圍觀”,這是該股自2015年7月以來的首次漲停,當日股價收報4.49元/股,創2015年以來新高。當天,銀行股在港A市場均迎來開門紅,國有大行在A股集體大漲,多家銀行股價創階段新高,中信銀行也封住漲停。

盤後來看,多家大行單日成交額在40億元以上。基本面修復、估值偏低、“中特估”行情是當前機構唱多銀行股的主要邏輯,隨着年報和一季報披露完畢,銀行基本面觸底反彈的預期升溫。

不過,樂觀預期依然受宏觀經濟復甦節奏的影響,尤其對於消費回暖情況、房地產風險化解進展,業內專家依然持謹慎態度。從財報數據來看,一季度不同銀行間分化加劇,撥備反哺貢獻邊際收窄後,非政策主導的信貸需求回暖將是關鍵。

大象起舞,牛市來了?

自5月4日以來,中證銀行指數已累計漲8.15%,跑贏大盤近6個百分點,其中僅在8日就漲逾4%。其中,8日罕見漲停的中國銀行近3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22%,民生銀行連續3個交易日累計漲幅也在22%以上,中信銀行、西安銀行則分別漲逾16%。

5月8日早盤,A股國有大行持續走強,除中國銀行漲停外,農業銀行一度漲逾8%,午後有所回落。截至收盤,A股銀行股全線飄紅,其中農業銀行收漲7.46%,股價報3.89元/股,創下歷史新高;民生銀行、工商銀行、浙商銀行漲超6%,青島銀行、建設銀行、渝農商行漲幅超過5%。

週一港股市場銀行股也集體走高,截至收盤,青島銀行收漲7.20%,浙商銀行漲超6%,中信銀行漲近6%,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江西銀行漲幅均在4%以上。

近3個交易日中,A股漲幅超過10%的銀行股已有11只。縱觀今年以來,則有13只銀行股漲超20%,其中中信銀行累計漲幅達51.81%,中國銀行漲幅達到42.09%,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漲幅均超過33%,其餘大行漲幅也均在20%以上。

Wind數據顯示,8日工商銀行成交額接近55億元,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成交額分別爲44.88億元、41.09億元,另有9家銀行成交額在20億元以上,多家銀行近3日成交額佔到今年以來成交額10%甚至20%、30%以上,機構和北向資金湧入。

疊加證券、保險板塊爆發,上證指數盤中一度站上3400點,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國有大行罕見上演“大象起舞”,市場紛紛議論“牛市來了”。

綜合機構觀點,“中特估”行情是當前銀行股走強的主要驅動,而隨着財報披露,市場對銀行基本面觸底、估值修復等預期有所升溫。就在5月8日,上交所面向會員單位的一份邀請函稱,爲進一步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引導央企投資價值發現,推動央企估值迴歸合理水平,擬於5月11日舉辦相關主題業務交流會。此函引起廣泛關注。

海通國際銀行研究首席分析師林加力認爲,“中特估”背景下,銀行作爲資產規模最大的國企行業,按政策導向需要提高資產收益率,此前讓利背景之下市場給出的估值偏低,未來銀行股估值有望逐步從0.5倍PB修復到1倍PB。

不過在銀行股之前,包括石化股等在內的“中字頭”國企已經掀起一輪大漲行情,市場對於銀行股大漲能否持續存在分歧。4月上旬,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曾表示,中特估值得配置,但同時提示“什麼時候銀行開始‘中特估’了,這一波中特估的行情就結束了”。

分化趨勢加劇,估值修復看息差

風口過後板塊漲勢能否持續仍取決於基本面,而銀行業基本面與實體經濟景氣度強相關。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此輪銀行股上漲主要是估值修復行情,與實體經濟回暖帶來銀行盈利觸底回升的預期有關。“短期銀行金融板塊全面而強勁的爆發需要資金量不小,不排除銀行金融板塊吸引了此前部分板塊流出的資金。”周茂華對記者表示。

按最新收盤價,除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外,其餘40家A股上市銀行市淨率(PB)均在1倍以下,其中10家PB不足0.5。另從機構持倉情況來看,相比去年年末,基金在銀行板塊的重倉市值佔比下降1個百分點至2%,低於疫情時期2.4%低位,僅次於2016年曆史低點。

一季報顯示,一季度銀行業營收、淨利潤增速同比明顯回落,淨息差在貸款重定價、持續讓利實體、存款定期化等影響下持續收窄,不過不良率多數持續改善。機構普遍預測,銀行業績有望在下半年觸底反彈。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表示,銀行基本面的量、價、質景氣度較去年都將有所提升。首先在量方面,經濟復甦主線下,信貸需求改善節奏將沿着基建、大中型實體企業、小微企業、居民按揭消費由大到小逐步傳導;零售貸款中,按揭和消費信貸復甦關鍵仍是居民就業與收入改善。

定價方面,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下,行業負債成本有望在監管引導下繼續下行。資產端,隨着重定價高峯過去,政策的邊際轉向是銀行基本面進而估值修復的關鍵因素。

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在市場化融資需求仍偏弱背景下,政策性需求主導的信貸擴張將進一步加劇信貸供需矛盾,使得新發放貸款定價承壓。馬鯤鵬則分析稱,有效信貸需求修復,行業整體息差已經見底。

不過在盈利壓力下,銀行間的分化趨勢已經有所強化。一季報顯示,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一季度營收增速分別爲1.8%、-3.0%、3.8%和1.8%;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2%、1.5%、12.0%和11.4%,其中股份行增速降幅較大。

基本面反彈有條件,此輪復甦有特殊性

對於銀行息差企穩,業內預期相對較爲一致。但對於信貸需求能否保持強勁回暖節奏,仍然存在分歧,尤其經過一季度政策性導向的超預期信貸增長後,業內預期較爲謹慎。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近期舉行的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復甦所處環境與以往的顯著差別之一,是房地產作爲復甦發動機和領頭羊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在上一輪2016~2017年的復甦之中,因爲貨幣化棚改對房地產市場的巨幅拉動,流向房地產行業的新增貸款曾經在2016年下半年超過銀行總體新增貸款的50%;而在今年一季度,這個比例只有6%。”陸挺認爲,房地產市場在今年2、3月份短暫的報復性反彈後,反彈力度在4月快速減弱,相關形勢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對於當前報復性消費的繁榮景象,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我們看到‘五一現象’‘淄博現象’,但整個旅遊門票收入依然只達到了2019年的84%。”他認爲,當前我國經濟在疫後重啓後步入了新的階段,對於各項數據應該多維度觀察。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表示,中國宏觀經濟此輪復甦跟以往不太一樣。“(這一輪)更多的是以消費修復、低水平消費和服務業修復引領的(復甦),今年下半年或者未來一兩年不需要太擔心短期經濟表現,但需要擔心未來幾年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他提示,民間投資疲弱、結構性失業,以及一季度超預期的出口和房地產能否持續仍需重點關注,尤其對於房地產,今年將在去年低基數基礎上低位企穩,反彈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小。

當前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效果也引起專家熱議。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所長張斌認爲,如果結構性貨幣寬鬆政策沒有給真正需要資金的行業或企業帶來資金,將無法通過貸款創造出足夠的需求擴張進而有效擴大市場。

除了盈利能力,資產質量也一直是干擾市場預期的重要因素。從一季報來看,雖然行業整體不良率持續改善,但對公房地產和個人住房、信用卡等領域不良率均有抬升趨勢。另外隨着經濟回暖,今年6月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將陸續退出,相關風險備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