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9日訊(編輯 馬蘭)德國3月工業生產數據的下滑幅度比市場預期得更大,汽車業表現不佳是原因之一,而這也引發了市場對今年冬季該國陷入衰退的擔憂。

德國聯邦統計局週一表示,德國工業生產在2月錄得增長2.1%後,3月環比下降3.4%,降幅遠超分析師下降1.3%的預期。

德國經濟部承認,在年初製造業生產表現強勁之後,3月數據出現了意外的下滑。

統計局數據還指出,德國3月機動車和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產出環比下降6.5%;當月機械設備生產下降3.4%;建築業產出下降4.6%。此外,3月,德國工業訂單調整後環比下降10.7%,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大環比降幅。

製造業的糟糕下滑暗示着德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表現可能不佳,更加大了市場對德國今年剩下時間經濟成長的擔憂。

去年,德國就因爲俄烏衝突而頻頻陷入衰退的懷疑之中,其去年第四季度的GDP無可避免地收縮了0.5%。經濟學家們此前已發出警告,今年一季度德國的GDP數據估計仍難看到增長。

幾乎都很疲軟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alph Solveen表示,德國製造業因全球加息而越來越疲弱,加息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德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

據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Carsten Brzeski指出,德國3月份的工業宏觀數據幾乎都出現了暴跌:零售銷售和出口大幅下滑,在加上剛公佈的工業生產數據,德國第一季度GDP增長下調的可能性大增。

此外,目前消費者優先考慮服務類消費而不是商品消費,意味着製造商很難獲得新訂單,只能依賴於疫情期間積壓的需求。這可能支持了當前的生產,但無法持續支持製造業的運行。

安聯首席經濟學家Ludovic Subran進一步解釋,第二季度對德國建築業來說尤爲困難,因爲積壓的訂單即將告罄。第三季度則對汽車業很不友好,同樣因爲現存訂單即將耗盡,且沒有新訂單補充。他警告,市場將看到非常強烈的經濟減速,而德國只是一個縮影。

 Vincent Chaigneau描述了另一種現象,即服務業強勁而製造業疲軟,而這一點不僅僅在德國有所體現。

他補充道,歐洲是這樣,全球都是這樣。最好的情況下,有些經濟體有可能逃開衰退,但經濟仍可能出現增長停滯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