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揚

5月15日,“北向互換通”下的交易將正式啓動。債券通公司網站近日公佈“北向互換通”首批報價商名單,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滙豐中國、德意志中國、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等20家。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目前多家機構正在爲開通“互換通”積極做準備。業內專家表示,“互換通”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過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它的推出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更好地管理利率風險,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銀行間利率衍生品市場進一步發展。

境外投資者參與積極性高

“‘互換通’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過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將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衍生品市場的潛力,進一步提高外資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度。”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說。

爲了支持境外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彭博將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合作推出支持“互換通”交易的解決方案。

德意志銀行宏觀及新興市場業務中國區銷售總監陶冶青說:“目前我們已經收到許多問詢,國際投資者非常希望第一時間參與‘互換通’的交易,這體現出國際投資者對於內地、香港和全球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認可。未來,他們也期待境內回購、期貨、期權等產品的進一步開放。”

據人民銀行介紹,“北向互換通”初期可交易品種爲利率互換產品,報價、交易及結算幣種爲人民幣。在交易額度方面,初期,全部境外投資者通過“北向互換通”開展利率互換交易在軋差後的名義本金淨額每日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後續可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調整額度。

對於“互換通”未來發展計劃,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未來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適時增加投資品種,調整交易和清算額度,優化交易清算安排,爲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另外,兩地監管當局將結合各方面情況,在風險可控、對等互利的原則下,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互換通”。

更好管理利率風險

當前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程度不斷深化。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共有1082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21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2.5%。

業內專家表示,“互換通”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更好管理利率風險,平滑資金跨境流動。

“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債券更多是利率債,例如國債等信用風險較低的券種。從交易角度,境外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只有套保工具足夠豐富,他們才能夠更放心大膽地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稱。

在王志毅看來,“互換通”的首個品種“利率互換”是國內交易量最大的衍生品之一,它能夠方便境外投資者在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後防範利率風險,有利於吸引更多外資機構投資中國市場。

同時,按照《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在清算方面,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通過中央對手方清算機制清算不僅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面對交易對手的違約風險,保護市場參與者,還大幅縮短了清算過程中的中間流程,提高了清算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