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餘世鵬

根據5月10日財通基金、蜂巢基金最新公告,旗下債基近日遭遇大額贖回。這一現象,5月以來還發生在多隻公募基金旗下債基當中。在此前的債市風波逐漸平復之餘,爲何依然存在債基大額贖回的現象?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獲悉,這和今年以來淨值回升後機構持有人的拋售有關。例如,有基金一季度淨值雖明顯回升,但依然沒能收復失地,僅有的一位機構持有人也乘機出貨,成了格外顯眼的大額贖回。

業內分析認爲,在債市逐漸平穩後,淨值回升機構“閃退”只是個別案例。這雖折射出了個別債基的持有人結構等方面存在問題,但不會對今年債市投資產生明顯影響。在今年宏觀經濟弱復甦態勢下,債市行情依然會有作爲。

淨值回升機構贖回

5月10日財通基金公告稱,財通匯利純債基金於5月9日發生大額贖回。爲確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基金份額淨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5月9日起提高份額淨值精度。此外,蜂巢豐嘉債券基金於5月8日發生鉅額贖回,5月8日起提高A類及C類份額淨值精度至小數點後8位,小數點後第9位四捨五入。同是在5月8日,泓德裕和純債基金C份額髮生大額贖回。而在5月5日,長城悅享增利債券基金C份額和申萬菱信可轉換債券基金C份額也發生大額贖回。

和去年底相比,今年以來市場已沒有再出現大面積的債基大額贖回現象,但除了上述產品外,今年以來還有中銀基金、九泰基金、東海基金、德邦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等公募旗下債基遭遇大額贖回。記者發現,這些基金之所以遭遇大額贖回,和今年以來淨值回升後機構持有人的拋售有關,有些基金甚至幾乎被單個機構包攬。

例如,5月9日遭遇大額贖回的財通匯利純債基金,一季報顯示,該基金的49259.08萬份份額中有49251.28萬份是由1名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佔比超99%。一季度期間該持有人並沒有任何申贖動作,如今在一季度淨值回升後選擇了大額贖回。根據該基金的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末該基金持有人爲210戶,一名機構投資者持有49256.24萬份,個人投資者僅持有2.83萬份。

財通匯利純債基金成立於2018年6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爲5.02億元。今年一季度該基金淨值增長率爲2.58%,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爲0.28%,超額收益超過2%。一季度該基金整體保持中性策略,在嚴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前提下平衡流動性和收益率,關注中短久期、中高等級品種,適當增加槓桿增厚組合收益。但即便如此,截至一季度末,過去6個月該基金淨值增長率爲-0.34%,一季度的淨值回升沒有補回此前下跌帶來的淨值損失。

整體規模上升

細分規模分化

天相投顧在對主動偏債基金一季報的統計報告中指出,在經歷了2022年四季度固收類公募產品贖回潮以及市場規模縮減後,今年一季度固收類公募基金規模得到了小幅上升。但各類產品中分化明顯,如純債基金從5.13萬億元上升到5.37萬億元,增幅爲4.71%;混債基金規模小幅下降0.67%;偏債混合基金規模縮水逾500億元,降幅超10%;可轉債基金一季度規模增長37.48億元,增長幅度超10%。

天相投顧報告還指出,上述不同類型基金在一季度均獲得正收益。其中,可轉債基金一季度淨值波動較大,增長率表現最好。“固收+”類基金一季度末,收益略高於純債基金產品。

具體到單個產品,根據Wind數據,一季度有6只債基總申購超過100億份,總贖回方面有5只債基總贖回超過100億份。其中,有3只同業存單基金,一季度總贖回和總申購份額均超過100億份,多空博弈激烈。

在淨申贖方面,一季度最大淨贖回規模約爲50億份出頭,相比之下在市場回暖情況下單隻基金的淨申購數量超過100億份。比如長信30天滾動持有C一季度總申購高達198.92億份,剔除總贖回份額後,淨申購達136.69億份。此外,銀華季季盈3個月滾動持有B總申購爲72.89億份,遠大於12.99億份的總贖回,淨申購接近60億份。另外,嘉實致元42個月定開、東證融匯禧悅90天滾動A等基金一季度淨申購均超過50億份。

大額贖回對債市影響小

有公募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去年那波債市震盪已在逐漸平穩,債基大額贖回也是個別案例。這雖然折射出了個別債基的持有人結構等方面存在問題,但基本上不會對今年債市投資產生明顯影響。在今年宏觀經濟弱復甦態勢下,債市行情依然會有作爲。

前海開源鼎裕債券基金基金經理易千認爲,宏觀經濟方面,上半年並不是所有行業全面復甦,行業間存在顯著的節奏和幅度差異。對債券市場而言,三季度可能需要比較謹慎,不是因爲通脹將導致貨幣政策收緊,而是債券市場可能逐步成爲一個價格同步指標,當價格趨勢向上時,債券收益率也應該或者有可能是向上走的,這是對利率謹慎的一個基礎判斷。

針對利率債配置,宏利基金展望5月指出,5月份債市利率呈現震盪上行的概率較大。目前10年國債利率已下行至較低水平,並連續突破了近期兩個支撐點位,加上5月地方債供給繼續增加,同業存單到期量較大,疊加彙算清繳等因素對資金面或有所擾動。另外,今年3月已有機構開始陸續補倉追漲,隨着利率的逐步下行,後期追漲的性價比逐漸降低。後期需繼續關注經濟修復的可持續性和資金波動可能對債市帶來的擾動。建議謹慎追漲,中短端關注資金波動情況,關注短端配置價值,長端多空因素交織,維持區間震盪。

博時基金基金經理過鈞認爲,當前股市和債市的定位都在過去三年的中樞均值位置,利率債收益率可能繼續上行,信用債由於利差重回歷史較低區間,將伴隨利率債市場波動。基本面的改善將有利於大市值價值和週期股的表現,部分成長股在經歷了一季度的良好表現後可能進入休整;轉債市場同樣看好部分行業的偏股型轉債品種,有些品種可能會順利轉股了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