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吉利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概念車發佈後,引來了長安汽車的律師函,吉利銀河之光概念車被指控涉嫌大量抄襲長安汽車概念車。

在這場風波尚未迎來最終定論之際,吉利汽車與長安汽車卻罕見地“相逢一笑泯恩仇”,於近日官宣了戰略合作。

從銷量規模上來看,吉利和長安都曾長期盤踞在自主品牌銷冠的寶座,是自主車企中的“銷量一哥”。這兩家巨頭公司的合作,有何深意?又寓意何爲?

在雙方官宣合作之際,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側面透露了此次合作的核心目的。他表示,“小風波不影響大格局大方向,前面因爲雙方工作層面溝通不及時產生誤解,經過網絡放大後給業界帶來誤導,凸顯了充分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性。未來雙方將加強緊密溝通,實現優勢互補、共贏未來。”

楊學良所指的大格局和大方向,無疑是當前汽車行業轉型的兩大重要的着力點,一是汽車電動化,二是汽車智能化。近年來,在電動化風潮的帶動下,比亞迪已經躍升爲中國自主車企中的銷量王者,這對於吉利和長安而言,無疑已構成嚴峻的挑戰。

銷量規模座次排行的生變,只是這場百年未遇的產業大變革的一個橫截面。曾經的“自主一哥”們,所面臨的壓力,遠不止銷量規模上的波動。智能電動汽車自身的屬性,決定了其產業鏈的無限外延,過去百年來以整車企業爲核心的產業生態逐漸被打破,跨界“牽手”、合縱連橫幾乎成爲了當前汽車產業的“新常態”。

基於這樣的背景,吉利與長安的牽手,看似出乎業界預料,但也是大勢所趨。根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

具體來看,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將就電芯、充換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新能源產業佈局進行合作。在智能化領域,將圍繞芯片、操作系統、車機互聯、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展開合作。

此外,雙方還將共同開展動力平臺、動力技術的合作,探討海外發展、出行生態的合作共享,並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碳交易等領域展開合作,共享前瞻技術應用發展。

從合作內容來看,吉利與長安的合作,幾乎覆蓋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前瞻方向,也代表了雙方轉型的決心。

在此之前,爲應對百年未有的行業變局,行業內已頻繁顯現了巨頭結盟的案例。例如,2017年,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央企,就曾進行了戰略合作,旨在就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2019年,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就開發核心業務、產業鏈資源、新商業模式和海外市場等領域展開全方面的合作;2020年本田與通用在北美組建了汽車業務聯盟,雙方在採購、研發、車聯網、汽車平臺和動力總成方面展開合作。

整車企業企業之間的合作,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實質效果?一直是行業內特別關注的話題。從過往的實際案例來看,部分合作多落入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窠臼,實質效果不強。

不過,從合作背景上來看,當前吉利與長安的合作,正處於汽車產業格局變化的劇烈時期,出於行業競爭的緊迫倒逼,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或許會更利落地破除桎梏,加速融合。至於具體的合作成果,可能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