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隔夜至12個月不同期限的拆息利率在不斷走高。

5月11日,隔夜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利率(HIBOR)上升36.8基點,至4.80607%,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一個月港元拆息也連升16日,當天上漲37.19基點,至4.52952%。

美國去年3月進入加息週期,至今加息共475基點,而自去年起,在套息交易推動下,港元弱方兌換保證多次觸發,銀行體系總結餘由去年4月底3376億港元降至最近今年4月底490億港元左右,爲2008年11月以來最低的水平。

港元隔夜利率創16年新高,一個月期利率飆至4.53%

跟隨美元加息,香港隔夜至12個月不同期限的拆息利率也在不斷走高。5月11日,與樓市按揭貸款關聯度高的一個月港元拆息連升16日,上漲37.19基點,至4.52952%,創下自2022年12月21日後的最高點。

短期利率方面,隔夜HIBOR上升36.8基點,至4.80607%,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星期HIBOR升44.07點至4.55024%;2星期HIBOR升50.87點至4.51702%。

中長期限利率方面,3個月期HIBOR升22.88點至4.49071%;6個月期HIBOR升14.2點至4.48869%;12個月期HIBOR跌0.36點至4.56119%。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利率的上升,推動香港本地銀行提高了對客戶的主要貸款利率。5月初,滙豐控股將港元最優惠利率提高至每年5.75%,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也宣佈提高最優惠利率。

目前,香港實行的聯繫匯率制度(聯匯制度),港元保持於7.75至7.85的區間內。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表示金管局會買入港元賣出美元,資金隨之流出港元體系,銀行體系總結餘就會相應下降,市場上的港元流動性會有所減少,港元拆息自然有更大動力逐步上升,與美元息差收窄,抵銷套息交易的誘因,減少資金流出港元,令港元保持於7.75至7.85的區間內。

總結餘跌破500億港元

顯然,由於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利率與美國可比利率之間的息差,推動了低息借入港元、再買入美元的套利交易,導致港元頻頻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引發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預。

今年以來,香港金管局耗費468億港元用於捍衛港元匯率區間。而根據香港金管局5月3日數據顯示,自去年起,弱方兌換保證多次觸發,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由去年4月底3376億港元,已經降至最近今年4月底490億港元左右,爲2008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

總結餘是指香港持牌銀行在金管局的結算戶口結餘總額,代表着香港銀行同業拆借需求和金管局爲確保貨幣和外匯市場正常運作而在銀行間做出的操作,也反映了銀行可以動用的資金。同時期,香港銀行體系存款總額保持平穩,整體存款自去年4月底至今年3月底增長了約1.4%,說明資金流出港元體系並不一定代表資金撤離香港。

對此,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5月3日《匯思》文章中表示,在2008年多國央行量化寬鬆前相當長的一段期間,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處於不足100億港元的水平,而銀行之間的日常運作以至結算都一直保持暢順。當然,當年的經濟和資本市場活動規模與今天不能直接比較,但不得不提,香港貨幣基礎在這些年來亦增長超5倍,當中,銀行持有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超過1.1萬億港元。

餘偉文指出,銀行在有需要時可隨時以這些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作爲抵押品,透過金管局交收資金安排下的即日回購交易及貼現窗,獲取即日及隔夜港元流動資金。這些常設資金安排旨在協助有需要的銀行履行交收責任,從而確保銀行同業支付系統運作暢順。綜合最近一段時間隨着銀行體系總結餘下降的港元市場運作情況,我們觀察到銀行基本上都能穩妥管理其流動性,確保資金有序、高效地流轉,銀行之間的日常運作以至結算都一直保持暢順,有效支持香港經濟和社會運作。

香港金管局5月8日公佈的2023年一季度中小企業貸款狀況調查顯示:85%受訪者認爲,銀行在批准的態度與6個月前相比“沒有分別”或“較容易”。15%認爲銀行的態度“較困難”,稍低於上季的18%。

北向互換通即將全面開啓

5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聯合發佈公告,“北向互換通”下的交易將於2023年5月15日啓動,允許香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投資者將通過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參與內地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

北向互換通初期可交易品種爲利率互換產品,報價、交易及結算幣種爲人民幣。爲確保市場平穩運行,“北向互換通”充分考慮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情況,初期全市場每日交易淨限額爲200億元人民幣(即全部境外投資者通過“北向互換通”開展利率互換交易在軋差後的名義本金淨額每日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清算限額爲40億元人民幣(即上海清算所與場外結算公司之間淨頭寸對應的“互換通”資源池風險敞口上限爲40億元人民幣)。未來,可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適時調整額度,並對外公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