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日之內,涉及金融機構的自律調查通報接踵而至!

5月11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簡稱“交易商協會”)網站顯示,基於監管部門反饋線索,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已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涉嫌違規行爲開展自律調查。

就在前兩日,已有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民生銀行、大連銀行、鄭州銀行、江西銀行和青島銀行在內的6家銀行機構,因涉及債券業務違規陸續被交易商協會通報點名。

4天8家機構被通報

近期,交易商協會持續加強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機構的監管力度。

就在前兩天,交易商協會官網5月9日顯示,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針對中國進出口銀行金融債券發行涉嫌違規行爲,以及中國民生銀行承銷業務涉嫌違規行爲已開展自律調查。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2023年至今,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發行的金融債券規模已達6767.7億元,2022年全年發行規模達16373億元。民生銀行今年以來承銷債券數量爲344只,承銷總規模已達1471.37億元,位列承銷排行榜第11位;而2022年該行承銷數量爲880只,承銷規模達3436.66億元,其中絕大多數爲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

通報指出,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機構在從事相關業務過程中,務必牢固樹立市場責任意識,嚴格遵守相關監管規定和自律規則要求,合規展業,自覺維護銀行間債券市場運行秩序。

在5月8日,大連銀行、鄭州銀行、江西銀行、青島銀行和粵財信託共5家機構涉及債券業務違規被點名。具體來看,交易商協會通過深入調查發現,大連銀行等多家機構存在債券代持交易等違規行爲。

其中,大連銀行通過做市業務方式,每日滾動開展買賣方向相反、清算速度不同的現券交易,代持利率債活躍券,且規模較大;鄭州銀行、江西銀行和青島銀行,內控執行不嚴或流於形式,未有效評估交易合理性,作爲中間方以現券買賣或做市等方式參與債券代持交易鏈條,交易筆數和金額較大;粵財信託未嚴格履行產品管理人職責,相關信託計劃爲代持債券損益兌現提供便利;某基金相關從業人員私下參與安排代持交易。

此外,粵財信託作爲產品管理人,管理的信託產品成爲相關方兌現債券損益的通道。大連銀行等多家機構參與了爲他人暫時持有債券的相關交易。粵財信託管理的信託產品根據相關方要求,多次以高於市價買入涉及代持的債券並以貼近市價賣出,爲相關方兌現債券損益,相關交易未反映正當業務目的或合理經濟目的。

江西銀行、青島銀行、鄭州銀行等機構爲相關機構違規代他人持有債券提供了便利條件,開展涉事交易未反映真實或正當交易目的,內部未能有效識別交易風險或防範交易發生。

大連銀行作爲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機構,違規開展爲他人暫時持有債券的相關交易,規避相關監管規定,虛增做市交易量,相關交易未反映真實或正當交易目的,未嚴格遵守做市業務規範,內部未能有效防範交易發生。

此外,通報還點名了違規人員的處罰通報。

強監管態勢持續

官方信息顯示,今年以來,交易商協會對債券業務監管力度持續加大。據4月4日通報,工商銀行主承銷的多期債務融資工具發行定價嚴重偏離市場合理水平,干擾了市場秩序,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相關規定遭到自律調查。

此前,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和廣州農商行也因債券承銷過程中,存在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爲遭到處分。

歸類具體違規行爲,部分銀行所涉及的事由主要有三類:

一是部分債務融資工具未按照發行文件約定開展餘額包銷,個別債務融資工具擠佔了其他投資人的正常投標,違背了公平公正原則,並影響了發行利率;

二是低價包銷多期債務融資工具,影響了市場正常秩序;

三是多期債務融資工具的簿記建檔利率區間未在充分詢價基礎上形成,發行工作程序執行不到位、工作開展不規範。

根據上述具體違規行爲,交易商協會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對上述銀行予以警告或通報批評,並責令涉事銀行鍼對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交易商協會披露信息顯示,2022年交易商協會依規進行自律處分99家(人)次,涉及35家發行人及信用增進機構、4家主承銷商、3家會計師事務所、1家律師事務所、1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證券公司以及54名直接責任人。

交易商協會近日也在通報中指出,做市商作爲銀行間市場基石機構,承擔着提高市場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的重要作用,應切實提升做市交易能力,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確保合規穩健展業,“真做市、做真市”。

同時,資管產品是銀行間市場債券投資交易的重要參與者,產品管理人應按照相關監管規定和自律規則要求,切實履行管理人職責,加強從業人員行爲監督,規範開展各類業務,有效防範違規交易發生。

下一步,交易商協會將繼續加強銀行間市場交易自律管理,制定完善相關自律規則,加大違規交易查處力度,不斷淨化市場環境,維護市場正常運行秩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