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悅 徐芸茜 北京報道

4月份豬企仍在虧損的泥潭中苦苦掙扎。

近日,各家上市豬企陸續公佈了4月份生豬銷售數據,近八成的上市公司銷售收入雖然同比有所增長,但環比均呈現出下降趨勢,而豬企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生豬價格的持續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5月初的生豬價格依然難有起色。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採集點的監測,5月份第1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36.70元/公斤,比前一週下跌0.1%,同比上漲24.8%。全國生豬平均價格14.68元/公斤,比前一週下跌0.6%,同比下跌1.4%。全國豬肉平均價格24.63元/公斤,比前一週下跌0.1%,同比上漲0.5%。

“5月份的豬價還是一個震盪式的逐漸回升的走勢,但是回升速度將比較緩慢。今年豬價不會出現上年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下半年的豬價回升將是季節性回升。從供給基本面來講,今年下半年的供給是沒有缺口的,且供給比較充裕。當消費在下半年逐漸開始回暖的情況下,供給也將隨着季節性呈現增加趨勢。因此,下半年可能呈現出供需均增的特徵。”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生豬銷售價格低迷

據豬易數據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4月標準體重生豬價格爲14.40元/公斤,環比3月下降了0.83元/公斤,漲幅爲5.45%,同比2022年4月上漲1.00元/公斤,漲幅爲7.46%。

回顧3月生豬價格走勢,整體呈現先走低後走高、漲跌之間調整較爲明顯的趨勢。雖然價格持續波動,但其中最高價格與最低價格之間差價幅度爲1.22元/公斤,較3月已經有所減弱。

“從出欄量來看,預計4月生豬出欄量依然高於上年同期,整體生豬供給基本面比較充裕。而從消費來看。豬肉正處於4月份的消費淡季,且在2月中上旬的消費短期提振後,消費進入了平臺期。”朱增勇說。

朱增勇指出,今年4月份的消費需求是高於去年同期的,這意味着消費已發揮了提振作用,只是對豬價反彈的支撐力度有限。今年以來的豬肉消費總體呈現回暖趨勢,但是與常態下的消費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事實上,從多家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發佈的4月生豬銷售數據中同樣看出了生豬市場的蕭瑟,多家生豬銷售價格持續走低,平均銷售價格未能站上15元/公斤價格線上,銷售收入也隨之走低。

從銷售收入看,包括溫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等豬企普遍呈現出同比增長環比下降的趨勢,其中環比下降明顯的新希望銷售收入爲23.62億元,環比變動-8.56%,同比變動 47.26%。

值得一提的,大北農、金新農和牧原股份的4月生豬銷售收入卻走出了環比上漲的趨勢,分別上漲7.90%、6.08%和4.42%,達到了7.92億元、1.02億元和91.06億元

事實上,大北農當月共銷售生豬49.64萬頭,環比上漲了9.63%,與此前1月和2月的銷售量相當;而此前在生豬銷量增速上一馬當先的金新農已經連續兩月放緩腳步,當月共銷售生豬7.98萬頭,環比下降了10.03%。

從單月銷售數量來看,牧原股份依然憑藉534.2萬頭的銷售量仍穩坐榜首,緊隨其後的是溫氏股份210.63萬頭的銷售量。

上市豬企主動去產能

事實上,在生豬養殖連續經歷了4個月的虧損的情況下,已不乏豬企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包括傲農生物、天邦食品、大北農和天康生物在內的4家上市豬企已下調了今年的出欄目標,共下調600萬—870萬頭。

爲何上市公司主動下調出欄目標,放緩擴張腳步?

“上市企業下調出欄目標是基於當前市場發展形勢以及對明年供需情況的研判。”朱增勇指出,目前供給相對充裕,上市公司下調出欄目標,一方面是受到今年豬價較低影響,部分企業在一季度出現了虧損。在此情況下,公司的現金流動性可能會影響企業未來的擴張計劃;另一方面,基於對後期市場整體的供需形勢判斷,下調的出欄目標可能有利於減緩下半年和明年市場風險。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發改委預計短期豬價持續低迷,如果國儲肉政策不啓動收儲措施,且各家豬企不調整產能計劃安排而導致產能持續釋放的話,豬價持續低迷會延續到第三季度末,第三季度末纔會觸底回升。

對於短期內的豬價走勢,朱增勇認爲5月份的豬價還是一個震盪式的逐漸回升的走勢,但是回升速度將比較緩慢。

“今年豬價不會出現上年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下半年的豬價回升將是季節性回升。”朱增勇表示,從供給基本面來講,今年下半年的供給是沒有缺口的,且供給比較充裕。當消費在下半年逐漸開始回暖的情況下,供給也將隨着季節性呈現增加趨勢。因此,下半年可能呈現出供需均增的特徵。

在此情況下,供需基本面的本質沒有改變,只是供過於求的局面逐漸開始改善。所以豬價將是季節性的緩慢的穩定的回升,不會出現去年短時間內快速增長現象。

朱增勇指出,今年下半年豬價的高點在於下半年整體需求的速度和需求恢復的空間。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