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以銀行股爲代表的金融股大漲之後短期回撤,是牛回頭還是“A”字殺市場存在較大爭議,股市裏預判漲跌既不理性也不現實。但從價值判斷的角度來看,金融股的長期投資價值沒有改變,尤其在“中特估”大背景之下,金融股的安全邊際依然凸顯,只要沒有出現估值泡沫,股民就不用擔心。

首先,投資者要搞明白大金融股上漲的基礎邏輯。衆所周知,大金融股流通盤巨大,市值巨大,並不具備被遊資炒作的條件,也正因如此,大金融股長期股價處於合理水平甚至常常處於價值窪地,投資者對此也是習以爲常。

但是習慣了的事情未必是正確的。例如工商銀行,每年現金分紅都保持穩定增長,投資者買入並且持有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而且現金分紅率極高,投資者買入並持有此類銀行股,其收益水平不僅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甚至還高於貸款利率。這樣穩定的投資收益,在資本市場其實很難得。

其次,經典投資理論說過,一個趨勢一旦開始,就不會輕易結束。從“中特估”行情啓動開始,到目前爲止時間並不長,這個趨勢就此結束的概率並不高,單從技術面去探討,“A”字殺的概率並不高,畢竟能夠啓動中特估行情的資金絕不可能是小魚小蝦,這類資金的進場出場並不那麼容易。即便是從追漲殺跌的投機理論來說,“中特估”行情也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且有可能會發展成爲整個牛市的主導行情。

最後,從未來金融衍生品發展方向看,不管是雪球產品還是各種銀行理財,都會向投資者推薦以賣出看跌期權爲主要投資方向的投資品,而這類賣出看跌期權的最主要盈利方向就是股市平穩或者上漲。大金融股如果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有可能會引發雪球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的虧損,這也是金融機構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不管是從價值投資、趨勢投機還是金融發展等方面看,以金融股爲代表的中特估行情向縱深發展都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投資者也不宜在金融股已經出現調整之後再行做空,相反逢低吸納低市盈率的優質藍籌股從任何時間點看都是正確的,雖然說漲幅過高的藍籌股也有短期回調的風險,但從長期看,投資者持有優質藍籌股只輸時間不輸錢,而且穩定的分紅收益也算是一種投資保障。

事實上,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買入並持有金融股進行長期投資,而激進型投資者則可以選擇金融衍生品追逐更高的利潤,例如買入分級基金的B類份額,買入股指期貨或者個股期權的看漲合約,再或者通過融資融券買入更多的藍籌股,這些操作從長期看都是划算的,但其中的投資風險需要各自把握。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