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明超

從今年以來的市場走勢看,AI板塊和“中字頭”國企成爲兩條市場主線。從過去幾周的行情演繹情況看,市場不斷調整,AI相關的計算機、通信行業板塊開始回落,“中字頭”板塊也遭遇調整。

市場行情接下來將如何演繹?不少機構認爲,國內經濟穩步復甦,“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相關標的性價比更好,後市行情有望延續。

面對近期銀行板塊有所反彈,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一部基金經理吳鵬表示,這是在估值處於極低水平、股息率具備吸引力等背景下,結合當前經濟弱復甦且整體回報率預期下行,受“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推動的估值修復。

在吳鵬看來,機構此前對銀行板塊普遍低配,少數持倉也集中在幾家優秀的商業銀行上,而對於國有大行及經營能力一般的銀行處於低配狀態,導致這些銀行的估值普遍處於歷史極低水平。因此,銀行板塊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開啓了強勁的修復行情。

除銀行板塊外,證券板塊近期也開始“起舞”,同樣緣於低估值效應。從券商的整體業績表現看,今年一季度行業扭轉了2022年的經營下滑情況,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雙增長。由於券商估值處於過去10年以來低位,安全邊際足,在業績反轉的催化下,券商板塊也開啓修復行情。

在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看來,即使在近期的反彈行情之後,大金融板塊的整體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從金融行業基本面看,保險和券商預計會有明顯的業務改善,銀行板塊在一季度承壓後也會趨於好轉。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大金融板塊的性價比依然佔優,後續行情有望延續。

華南某資深投資人表示,從近期的信貸數據看,要想在投資領域獲得收益,就要在確定性上發力。受益於“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央企國企板塊,更容易受到投資者青睞。“從政策導向看,低估值央企國企將加大分紅力度,這將比普通存款及銀行理財的低收益更具吸引力。”

按照過往經驗,大金融板塊的爆發,往往被視爲短期行情告一段落。在吳鵬看來,大金融板塊過去被當成行情結束的指標,背後的邏輯是這一板塊的爆發往往代表市場沒有別的方向,開始進入避險狀態,以及大金融“吸金”效應較強等因素。但從此次市場行情演繹情況看,大金融“吸金”效應不算大。此外,近期不只是大金融板塊有所反彈,港口、鐵路、建築、電力、石化等板塊也表現較好。

從過去1個月的市場行情演繹趨勢看,4月行業表現開始分化,在TMT行業中僅傳媒行業表現強勢,金融地產等低估值板塊開始大幅上行。目前,市場仍處於緩慢的“V”形修復中,低估值的“中字頭”板塊也有望表現得更爲強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