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5日訊(記者 王宏)財聯社記者今日從“互換通”啓動儀式上獲悉,自今日起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正式上線運行。境內外投資者經由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可便捷地完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和集中清算。

業內人士表示,“互換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資者管理風險,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協同發展。“互換通”爲互聯互通機制首次延伸至利率衍生品領域。“互換通”與債券通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可以提高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願,從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互換通”今日上線

“互換通”於今天正式啓動,初期先行開通“北向互換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投資者,通過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參與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

根據央行4月末發佈的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符合要求並完成銀行間債市准入備案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通過“北向互換通”參與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初期可交易品種爲利率互換產品,報價、交易及結算幣種爲人民幣。初期全市場每日交易淨限額爲200億元人民幣,後續可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調整額度。

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今日在上線儀式上表示,“互換通”在“債券通”基礎上,高效支持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兩地金融衍生品市場,更好滿足投資者對利率風險的管理需求。“互換通”正式上線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的又一重要事件,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於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重視,以及支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

截至2023年3月末,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市場的託管餘額已達3.3萬億元。“互換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資者管理風險,有利於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協同發展,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

豐富投資者風險管理工具 提高配置人民幣資產意願

中銀香港副總裁徐海峯表示,中銀香港明顯感受到國際投資者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風險的需求日益增加。“互換通”爲互聯互通機制首次延伸至利率衍生品領域的成果,一方面將有助於境外投資者控制利率波動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更重要的是帶來中央對手方清算機制的突破及創新,更有效提高結算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 “互換通”的開通也有助於讓境外投資者更關注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

渣打香港及大灣區金融市場部主管曾繼志表示,“互換通”與債券通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協助持有內地債券的國際投資者更有效地管理利率風險,提高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願,從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境外投資者的參與將有助推動內地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完善市場的風險定價機制,促進內地債券市場的增長。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總經理林榕輝表示,“北向互換通”是境內銀行間利率衍生品市場邁出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受益於境內銀行間市場的高流動性及多元化參與主體,通過電子平臺實現跨境互聯、前後臺直連、集中清算等優化機制,便利境外機構參與國內利率衍生品市場,促進境內衍生品市場跨境融合,提升中國利率基準曲線的定價效率。

開通首日多家境外投資者完成交易

在“北向互換通”業務開通首日,多家境外投資者順利完成交易。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旗中國”)表示,作爲首批“北向互換通”報價商之一,在今日與境外投資者順利完成首筆“北向互換通”交易。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滙豐中國”)表示,通過“北向互換通”,滙豐已協助CSI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鼎亞(Dymon Asia)等多家境外機構直接參與到內地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並在首日完成交易,浮動參考利率涉及銀行間7天回購定盤利率(FR007)和3月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3M)。

花旗中國表示,“北向互換通”爲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境內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的便捷途徑,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境外電子交易平臺直接向境內報價商詢價並達成交易,在交易當日由上海清算所和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OTCC)完成境內外對手方的合約替代後進入集中清算。人民幣利率互換作爲人民幣利率市場最重要、市場體量最大的衍生產品,是境內外投資人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的重要工具。“北向互換通”上線後,境內利率互換市場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

滙豐中國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的持續開放吸引了衆多境外投資者,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境外投資者對有效對沖利率風險工具的需求與日俱增,“互換通”的推出可謂恰逢其時。展望未來,隨着“互換通”的發展,中國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吸引更多境外資金流入。這不僅令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中國債市優化資產配置,也有助於推動中國債市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多元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