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隨着美國兩黨在債務上限問題上持續激烈博弈,概率極小的違約風險也足以讓市場心驚膽戰。

在上週債務上限談判被推遲後,5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再度與國會領導人會面,討論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避免災難性違約的計劃。

好消息是,美國財長耶倫上週末釋放了樂觀信號。5月13日耶倫表示,拜登政府和國會共和黨人正在取得進展,相信最終能談出一份協議來。

但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美國兩黨纔剛剛“坐下來認真談”,本週就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難度不小,債務上限談判可能會拖到最後一刻才能達成協議。如果拜登和國會領袖們16日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場危機就將逼近最後的“X日”。拜登計劃17日前往日本參加G7領導人峯會,本週末將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並舉行美國-大洋洲國家峯會。

隨着美國兩黨在美國債務違約懸崖邊激烈博弈,金融市場動盪或“在劫難逃”。

債務上限問題的本質是兩黨之爭。幾十年來,這種邊緣政策一直是美國政治的一部分,但自2010年以來共和黨的財政鷹派掌權後,這種策略的使用愈演愈烈。

早在今年1月,美國就已觸及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彼時美國財政部啓動非常規舉措維持政府運營,避免出現債務違約。但使用非常規措施只能幫助財政部暫時性地繼續借款,總有一天,現金和非常規措施將耗盡,迎來所謂的“X日”。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Fiona Cincotta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債務上限僵局讓投資者越來越擔憂。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約等於2022年GDP排在中美兩國之後的11個國家GDP的總和,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過5000億美元。

今年與2011年相似之處在於,都是民主黨掌握白宮和參議院多數,而且都是由共和黨控制衆議院。2011年夏天是美國離債務違約最近的一次,最終以奧巴馬同意削減公共支出,換來了國會在8月初批准提高債務上限。

即使2011年美國沒有陷入實質性違約,但依舊造成了巨大沖擊。Cincotta表示,當時潛在的違約風險讓美國的主權信用等級歷史上第一次遭到下調,並導致了市場波動率快速升高。標普500指數在2011年7月中旬-8月初下跌近10%,黃金拉昇13%,美元指數回撤3%。

12年之後,當時的副總統拜登現在成了總統,即將面臨相同的挑戰。但如今美國的財政狀況客觀上其實已經變得更糟,美國政府的舉債規模已經從2011年的15萬億美元激增到了今天的逾31萬億美元,聯邦債務總額佔GDP的比例也已一路激增至近120%。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10年後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升至132%。

隨着美國債務上限“X日”一步步逼近,金融市場動盪或“在劫難逃”。

耶倫警告稱,財政部最快將可能在6月1日耗盡現金, 她將向國會通報財政部掌握的信息,隨着時間越來越接近,信息可能會愈發精確。根據美國財政部5月12日披露的文件,截至5月10日,用來支付政府賬單的“特別措施”餘額還剩880億美元,一週前這個數字爲1100億美元。

此外,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12日警告稱,如果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在6月前兩週將面臨極大的違約風險。不過,如果財政部能夠在6月15日之前爲政府運作提供資金,那麼即將到來的季度稅收收入和額外增加的非常規措施可能會讓政府至少在7月底之前繼續維持運轉並支付所有賬單。

對此,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X日”具體日期取決於美國特別措施餘額和財政部現金。從財政部可用資金來看,美國債務上限“X日”最早可能出現在6月上半月。財政收入端,佔比最高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增速明顯下降;支出端,疫情後社保、醫療等剛性支出佔比大幅提高。資金端,美國財政部一般賬戶(TGA)金額顯著低於以往季節性表現。考慮到6月上半月資金開支較大,且有6000億美元債務到期,結合現有資金餘額測算,財政最早可能在6月上半月面臨“入不敷出”的考驗。

儘管美國未曾出現過實質性違約,但債務上限危機通過影響市場預期、風險偏好、干擾流動性、影響借貸成本等機制作用於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趙偉表示,美國兩黨可能在臨近違約前幾日甚至僅提前若干小時達成協議,談判很可能會被拖延到“最後一刻”。雙方最終各有所讓步,同意提高或暫停執行債務上限。在拖延到“最後一刻”的情景下,對實體經濟而言,經濟預期和消費者信心可能回落;黃金等避險資產回報上升;股票等風險資產回落。

Cincotta對記者分析稱,若最終導致債務違約,無疑將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巨震,美國的主權信用將遭遇重創。退一步來說,如果能避免違約(大概率事件),但若圍繞債務上限的問題一直久拖不決,美國民衆的醫保和福利、公務員的薪酬、軍隊的運作、政府機構的運轉等都會受到波及,衝擊本就前景堪憂的經濟。預計債務上限的談判將會比較艱苦,最終大概率會達成一致,但過程可能一波三折,讓金融市場陷入動盪。

從歷史上看,美國債務上限危機頻繁發生,2010年以來美國暫停債務上限8次,上調債務上限3次。近三十年來出現了三次影響較大的債務上限調整事件,分別是1996年克林頓政府停擺,2011年奧巴馬政府債務上限危機,2013年美國政府停擺。

在趙偉看來,這一次美國債務上限危機“禍不單行”,出現了有別以往的新特徵,市場擔憂情緒更強。當前美國債務壓力更高,銀行業風險仍在擴散,兩黨的分歧也更大。民主黨、共和黨圍繞是否削減政府開支陷入博弈,使得談判遲遲未得到實質性進展。金融市場已經開始定價美國國債違約,風險溢價水平創歷史新高,例如1年期、5年期主權信用違約互換(CDS)利差快速攀升,均超過往年高點。

值得警惕的是,債務上限危機可能加大銀行業衝擊,趙偉指出了三大風險:短期內國債利率上升可能使銀行浮虧進一步擴大;銀行以國債作爲抵押品向美聯儲借款,國債信用受質疑可能使銀行業流動性惡化;爲尋求安全資產,投資人可能會從國債市場逃離,通過貨幣基金流入美聯儲隔夜逆回購協議(ON RRP),加速銀行存款擠兌。

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越接近債務違約,就越會出現恐慌,而恐慌情緒的市場表現就是美股的波動和美國國債的動盪。隨着美債違約期限逼近,外部擔憂情緒不斷加重,美國國會議員們預計將被迫作出應對,因此他估計,美國將能夠避免出現最糟糕的違約情況。

隨着美國國會議員繼續在提高債務上限的問題上爭論不休,黃金正越來越有吸引力,或成爲短期最佳對沖工具。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表示,如果美國持續找不到債務上限解決方案,短期可能會導致金價上漲。“即使最終達成協議,但隨着最後期限的臨近,我們也不能忽視日益增長的金融焦慮。在這種情況下,黃金看起來是爲數不多的可能吸引市場流動性的候選資產之一。短期內,我們認爲黃金看起來是最好的對沖工具。”

債務上限危機也將對美聯儲政策產生影響。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債務上限“X日”臨近、通脹延續下行、銀行業風波持續料“合力”迫使美聯儲在6月暫停加息。隨着緊縮情緒與避險情緒交織,短期市場波動加大。

相關文章